TD-SCDMA广覆盖思路探讨
随着对移动通信业务的日益依赖,人们期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实现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快捷、方便地与任何人通信。运营商也在从城市向农村甚至向边远地区不断地拓展其业务范围。在过去,当无线业务主要集中在人口稠密区时,人们主要关心的是市区传播模型、郊区传播模型和开阔地传播模型,而对广覆盖,如海面、草原、戈壁以及沙漠等特殊的无线传播环境研究得较少。随着经济的发展,沿海渔业、草原旅游业、沙漠绿化等产业也迅速发展,对移动通信的需求量日渐增加,这些用户日后必将成为运营商争夺的重点。TD-SCDMA系统作为3大3G标准之一,相对于2G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尤其是数据通信的需要。TD-SCDMA系统除了在容量上比2G系统有较大提升外,在覆盖能力方面也不逊于2G系统。下面就针对海面、草原等广域覆盖场景给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思路。TD-SCDMA广覆盖规划
传播模型
无线电波在海平面、沙漠等环境传播时,传播路径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直达波和经过海面或地面的反射波。由于传播损耗很小,信号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此时,地球不能再看做平面,而应把它看做球面,即地球曲率对信号的传播产生影响。另外,处于传播路径上的岛屿、沙丘等也会对信号传播产生阴影效应。在进行链路预算时,可采用农村开阔地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减小约3dB进行计算。
无线视距
高频和甚高频频段无线电波的地对地传播模型中,地球影响的大小是依赖于路径的长短。在视距路径上,地球的主要影响在于引起反射波,从而在接收机内部对直射电波产生消极或积极的干扰。对于超视距的路径,由于电波的衍射及散射的存在,信号传播可能会超过视距。
在视距的情况下,随着距离的增加,信号强度的衰减比在非视距的情况下慢。而根据TD-SCDMA基站灵敏度、站侧的天线增益、天馈线损耗、人体损耗、正态衰落余量就可以得到最大允许的空间损耗。如果传播信号在视距范围内的损耗小于最大允许的空间损耗,那么信号将进入非视距范围继续传播,但站点的覆盖半径主要取决于视距范围大小。
由于非视距范围一般都在数公里以内,对于海面、平原等超远覆盖来讲,该站点的覆盖半径基本上等于该站址的视距。
站址规划
在海平面、沙漠等区域进行站址规划时,关键在于根据目标覆盖区来选择合适高度的站点。相关的实际测试结果表明:
·对要求覆盖半径在30km左右的范围,通常选择在比较平坦的地方建塔,塔高一般在50m左右调整。
·对要求覆盖半径在45km~70km,通常选择比较高的山丘、沿海边山顶的地方建塔,塔高在100m~200m。
·对覆盖半径在70km的范围,通常塔高选择在200m以上。
天线选择
广覆盖设备一般采取宏蜂窝基站,配备扇区化的智能天线。由于需要尽可能地增大覆盖范围,在天线的增益方面一般选择高增益的天线。海面及沙漠覆盖一般要求天线具有比较宽的水平波瓣宽度,而对天线的垂直波瓣宽度则要求较窄,这样能保证良好的水平覆盖面,并提供足够的增益满足远覆盖距离的要求。在进行海面和沙漠覆盖时,由于要考虑地球球面曲率的影响,一般天线架设会超过100m,在近端容易形成盲区,因此建议选择具有零点填充的天线,可以改善覆盖,提高服务质量。
TD-SCDMA广覆盖优化
TD-SCDMA广覆盖的优化工作比一般网络的优化工作更具挑战性,相关信息的获取也更加困难,但大体上还是可以从开通后的RF优化和日常维护优化两方面来考虑。
RF优化
开通后的RF优化可以从市场推广方面收集渔民、牧民等的主要活动范围,对每个地市相关管理部门进行专访,掌握第一手资料,列出相关重要作业区域。根据基站信息对这些区域进行理论计算,从而判断是否处于覆盖范围之内,之后制定出相应的改善方案。
要改善重要作业区域的覆盖,可以从调整天线方位角和下倾角、增加智能天线挂高、更换大增益的天线、优化后台参数等方面来考虑。
日常维护优化
开通后的RF优化侧重于覆盖方面的优化,而日常维护优化涉及的内容则比较广,包括基站设备故障的处理、传输和供电等问题的解决、基站的资源利用情况及性能指标的统计分析等。
随着广覆盖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加以及作业时间和范围的不断改变,某些基站有可能出现信道、功率等资源不足的情况,这都需要在日常维护优化的过程中进行观察、跟踪和统计,以便及时地进行调整和扩容。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广覆盖基站的使用,应该保证TD-SCDMA系统上行接收的灵敏度,确保上行覆盖和上下行链路平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