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新趋势
通信技术发展要适应一个开放的市场和技术环境,追求效益和面向市场。一 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技术是能够同时提供话音、数据和视频等多种业务的下一代网络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s)的核心技术。它实现了业务、媒体与呼叫控制相分离,采用了分层开放式结构,第三方业务提供商使用API可以快速开发、建立和部署各种应用。
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的控制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提供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软交换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点:集成分组网和电路交换网;具备汇接局和端局能力;呼叫控制与媒体层和业务层分离。
软交换设备位于控制层,提供多种业务的连接控制、路由、网络资源管理、计费、认证等功能。软交换设备与各种媒体网关、终端、应用服务器、其他软交换设备间采用标准协议相互通信。
软交换趋于采用的标准是SIP协议。
软交换技术这两年已经在国内应用,中国卫星通信应用软交换技术建立IP电话网(17970/178971),中国网通也用软交换技术提供统一消息、协同办公、会议电视等业务。
目前,软交换在技术上还有不少问题没有解决:服务质量保障、安全保障机制,NGN网络还面临着用户侧地址匮乏以及控制和承载分离所带来的诸多问题。
经济上,目前软交换技术每端口成本较高,代替传统的电路交换比较困难。软交换不分长途和本地电话,对现有运营模式是一个冲击。
缺乏具有鲜明特色业务的市场驱动以及缺乏明确商业模型的指导也是制约NGN网络发展的一个因素。业界认为视频是目前软交换的比较好的应用。
二 向IP6过渡
现在INTERNET使用IP4标准,现正在向IP6标准过渡。
IP6比IP4一大特点是地址空间扩大,从32位到128位,能够很好控制路由表,易于管理,提高了实时性和安全性。
现在国际上进行IP6的试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从IP4到IP6如何过渡。因为新技术发展,对地址需要不那样迫切,对IP6的升级要求不迫切。IP6的实施面临着一个问题是比IP4的性能会下降,速度变慢。欧美国家相当谨慎。
东亚国家在IP6上态度积极,主要是IP6能扩大东亚国家在消费类电子电器类产品的优势。我国正在积极试验,联通公司将首先推出商业化服务。
三 智能网
现在智能网业务是由电信运营商控制的封闭业务,提供业务有限。智能网,正在向与IP接合和开放分布式智能网过渡,提供API,能更好支持第三方运营商开发业务。
过去,我国智能网应用很不充份,主要提供几个大的智能网业务(如800),随着市场竞争,提供UPT业务(几个号码捆绑在1个UPT号上),手机休息站,虚拟交换机等智能网业务。
现在,采用智能网技术,在本地网上能提供跨局号移机。
四 API和中间件技术
电信网向开放式、分布式和异构式过渡,允许业务提供商(尤其是第三方业务提供商)通过标准的应用编程接口(API)开发能够接入网络资源的各种业务或应用。为实现异构系统的互操作,要使用中间件技术。
目前,电信业有三个重要API和中间件标准:Parlay、OSA和JAIN。他们的特点是第三方业务提供商使用API可以独立开发各种应用,使用具有通信网络电信公司的网络,不再使用传统的边缘型增值业务平台。
API和中间件技术能更快的开发和部署业务,又能充分使用通信网络资源和信息。
四 第三代移动通信与第四代移动通信
第三代移动通信运行在 1.710~1.880GHz、1.885~2.025GHz、2.110~2.200GHz频段。数据速率可从几kb/s到2Mb/s 。能提供INTERNET、移动商务、多媒体,娱乐等多种业务。
第三代移动标准有三个
1 W-CDMA (欧洲,日本)
2 TD-SCDMA (中国,欧洲西门子)
3 CDMA2000 (美国)
目前第三代移动通信已经投入商用,但是遇到很多困难,手机技术不成熟, 网络覆盖不好等问题,但是正在逐步解决。现在WCDMA方面,日本已经有200万用户。
第四代移动通信正在研究中,第四代移动通信的频率是在3G-10G,主要采用COFDM技术,是一种60年代发明的在高清晰度电视中经过验证的技术。
五 传输
SDH/SONET商用的达到40Gb/s TDM.,WDM达到160波以上。
在城域网中采用MSTP,RPR,CWDM技术。实用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以ATM核心,采用MSTP传输技术。
现在正在发展全光网技术,发展光交换、光分插复用、光交叉连接,结合了微机电技术。
现在在光传送网中有四个发展
1 ASON(智能自动交换光网络)技术
2 40Gb/s的DWDM技术
3弹性分组环(RPR)
4粗波分复用(CWDM),。
六 终端技术
终端发展多媒体功能,提供数据通信功能,增加娱乐功能和崭新地用户界面:语音识别,目光输入,输出声音、视频和触觉,人将很少用手操作,支持手机互助功能,采用可穿戴无线电。
七 安全技术
技术的开放,对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将会逐步取消对称密码体制,采用公钥密码体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