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软交换机技术进行大汇总
软交换机技术主要是为集中的呼叫控制功能而设计的,下一代网还将依赖于其它一系列已有的IP技术和其它应用技术来支持语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在H.323和SIP体系下,软交换机技术的作用正在逐步的显现出来,以实现三种技术融合的网络架构。显而易见的是,真正意义的下一代网既需要智能端点业务的创新繁荣,又需要其系统可规模经营管理。下一代网的网络架构体系讨论的难点正在于如何综合平衡考虑多种技术。
笔者以为,就目前的技术成熟和发展来看,基于ITU-H.323协议、IETF-SIP协议和MGCP/H.248协议的软交换机都是IP电话和下一代网的实现手段。这三种技术各有区别和特长,需要相辅相成,只有采用融合三种技术的网络架构体系和实现手段,才为上策。
下一代网中最普及和最基本的IP电话业务的接入及汇聚节点主要依赖MGCP/H248协议为特征的软交换机技术。下一代网中的多媒体和端到端的融合业务可能主要依赖于ITU-H.323协议和IETF-SIP协议技术。
下一代网络架构体系更是得由H.323和SIP网络体系来决定。事实上,正如许多学者早已指出的那样,软交换机技术也可以看成在H.323和SIP体系下,智能网关分解的结果。这样,三种技术融合的网络架构体系或许就更加清楚了。
大规模地实施具备下一代网体系架构特征的IP电话网并使之具备扩展性、可靠性和可运营性是迈向下一代网演进的重要一环。不仅下一代网需要包括软交换机技术、H.323技术和SIP技术等三种技术相融合的IP电话网络体系架构的商业实践。
许多与下一代网的运营管理相关的其它问题也都需要通过IP电话网络的运营实施来验证。所以国内电信运营商按照商业和市场的需求首先建设分布结构的IP电话网络,积极开展IP电话业务以验证下一代网的可运营性和可管理性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实践证明,国内电信运营商在过去的几年中有关IP电话各种技术的探索和运营所作的努力与贡献是迈向下一代网目标演进过程中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的核心”的提法有待推敲和商榷目前下一代网讨论中还有一个流行提法是“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的核心”。笔者以为这个提法值得推敲和商榷。综上所述,软交换机技术是下一代网中的非常重要而关键的语音业务汇聚节点技术之一。毫无疑问,我们应该给予特别重视和关注。但软交换机的技术特征本身并不提供唯一的、直接的核心网络技术。
另外,在概念上,“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的核心”这个提法将带来一些基本命题上的混淆和逻辑上的困惑。下一代网的核心技术应该从根本上包括支持语音、数据、视频业务等各种网络技术体制。
软交换机本身只是局部的设备系统而并不具有全面网络体制架构的特征。尽管软交换机技术支持智能端点、视频端点和多媒体端点的接入,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语音、数据、视频业务都得集中在软交换机上完成实现。
理论上讲,即使存在着这种设备的可能性也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因为这种系统不具备任何优势反而存在着一系列整体架构上的缺陷。软交换机技术并不直接提供IP数据业务,软交换机技术可以支持视频端点呼叫业务。
但一般并不能把它看成专注视频会议业务控制的核心设备,软交换机技术主要是为集中的呼叫控制功能而设计的。下一代网还将依赖于其它一系列已有的IP技术和其它应用技术来支持语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
在策略上,“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的核心”这个提法往往容易使人以为软交换机技术等同于下一代网技术,从而将研讨和实践的注意重点只放在单一的软交换机技术及其周边的范围,将未来投资的考虑只放在与软交换机技术相关的设备和系统上。
在技术上,“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的核心”这个提法往往容易使人寄一切下一代网的期望于软交换机设备上,进而以软交换机为核心来思考构造下一代网,使得有关下一代网的讨论和实践长期仅停留在初级的、局部的、小规模的和个体设备系统技术的概念层面上,从而陷入将软交换机的局部结构作为下一代网的总体网络体系结构的无解之惑。
在实践中,围绕软交换机为核心进行组网方式的试验和探讨极容易使人忽视其它下一代网技术的实践和探讨,从而限定了下一代网只能是软交换机互为联接的、所谓全平面网的“无网模式”。显而易见,“无网模式”的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只能支持一个或几个软交换机,是不适合电信运营商规模运营的。笔者把这种现象称为软交换机技术实践的“孤岛现象”。
在网络结构上,“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的核心”不能回答诸如下一代网需不需要核心网技术的问题。如不需要,如何避免软交换机的“孤岛现象”,如何解决软交换机之间的协调和互联,如何开展下一代网的全网性的业务等等。如需要,何为下一代网的核心网技术也难以回答。
作为业务覆盖全国的下一代网的组建首先应该考虑网络的可运营性,而可运营性包括网络的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也就是说下一代网体系构架和组网非常重要。我们认为下一代网的网络系统体系结构应该从横向和纵向综合考虑话音业务全网的网络结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