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MAX:该悬崖勒马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自信心曾高度膨胀的WiMAX而言,2月传来的两大坏消息,在很大程度上预示着其成为主流广域移动通信技术的梦想,几乎走到了破灭的边缘。最积极倡导部署WiMAX的设备制造商北电的放弃,最大幕后推动者对WiMAX先锋和主力运营商美国Clearwire投资的停止,重创了整个阵营,将其推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已经站在悬崖边上的WiMAX,要生存,就必须迅速更改方向,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放弃与蜂窝技术的正面竞争。后退一步的话,WiMAX也许能够赢得海阔天空。1、未来看上去很美
在处心积虑想要搭上3G标准末班车后,WiMAX就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期望与其他的3G标准一样,运营商会选择WiMAX构建“全程全网”的通信网,这正是WiMAX渴望拥有的新天地。这个看上去很美的梦想,吸引了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终端制造商等领域的重量级厂商,拥护者中不乏“孤注一掷”的豪赌者。
跻身3G标准行列,开启了WiMAX的梦想之门。
WiMAX作为一项全新的技术,诞生于IT业,从根本上来说是IT业试图进军通信业和部分通信设备制造商扭转颓势的“武器”。数年前,由于全球电信市场激烈的竞争和利润的下滑,全球电信设备制造业掀起了一股重组、转型热潮。大背景下,在已有3G设备市场上逐渐丧失话语权,面临边缘化危险的美国几家高科技厂商,将复兴的希望寄托在了WiMAX等新技术领域,试图另辟蹊径。2006年,北电宣布将其3G业务部门出售给阿尔卡特,并全面向WiMAX技术转型。摩托罗拉受到全球CDMA市场出现萎缩的影响,以及在GSM面临着不断加大的竞争压力,也于2006年宣布将重点研究WiMAX等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与此同时,英特尔这一IT巨擘也将WiMAX作为进军通信业的“利器”,从而在以前未曾涉足的通信业赢得新的发展空间。从诞生开始,WiMAX便迅速地集结好了自己的队伍,目标即是与传统的移动通信技术展开竞争。
WiMAX尽管目标明确,但却因为产业化缓慢,无法与其他3G技术真正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较量。对此,WiMAX最初退而求其次地自称为3G“补充”,立足于提供宽带无线接入。
WiMAX并不甘于扮演3G“补充”这一角色。由于拥有领先于其他3G标准的数据传输速率这一强项,WiMAX自认为具备与WCDMA、CDMA2000以及TD-SCDMA相抗衡的砝码。WiMAX作为IEEE802.16标准系列的总称,包含了固定WiMAX和移动WiMAX两大类。对于正交频分多址(OFDM)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等先进技术的率先采用,令WiMAX数据传输速率数倍于上述3G标准,甚至达到了4G技术的性能。与此同时,WiMAX还具有传输距离远、扩展性好、服务质量高等优势,传输距离最远可以达到50千米,网络覆盖范围也数倍于3G基站。正是这种技术上的突出优势,促使WiMAX阵营将眼光放得更远:既然优于3G技术,为何不与其展开竞争呢?
从自称3G的“补充”,到跻身3G标准行列,WiMAX迈出了梦想之旅最关键的一步。2007年10月19日,国际电信联盟(ITU)世界无线电通信全会决定将WiMAX纳入IMT-2000标准系列中,使其成为与WCDMA、CDMA2000和TD-SCDMA并列的3G标准。这历史性的一步,促使WiMAX“名正言顺”地踏上了改变全球移动通信产业格局的梦想之路。加入3G阵营,WiMAX就能够分享ITU分配给3G的频谱资源,就能够实现全球漫游的目标,也就拥有了与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平等竞争、构建“全程全网”的可能。
没有美国高科技产业界,就没有WiMAX。WiMAX赶上3G末班车,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在美国高科技产业的积极推动下,美国政府成为WiMAX的代言人,并在国际舞台上强势出击、力排众议。从时间上来看,3G标准早已于2000年确定,迟到数年的WiMAX根本不具备成为3G标准的时间窗口。然而,WiMAX依然在2007年年初,由美国政府向ITU提议作为全球3G标准。从技术上来看,WiMAX的确有突出优势,但却不足以支撑其达到业界对3G标准的要求。ITU随后对WiMAX进行的技术评估证明了这一点。多个国家、国际组织开展的技术评估,均认为移动WiMAX(802.16e)尚不具备成为3G标准的条件。虽然在2007年6月初的国际电联ITUR WP8F日本京都会议上,美国的力推使WiMAX通过了工作组级别的讨论,并最终于2007年10月成功赶上了3G末班车,但是,来自许多国家反对的声音依然很响亮,这就为WiMAX日后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注定了其只能成为二线技术。
尽管梦想之旅已经启程,但面对严格按照可运营性、利益生成大小为评判标准的理智型市场,决定梦想能否成为现实的唯一标准,只有成功的商业运营。跻身3G标准之后的WiMAX运营实践,清楚地表明了这条道路的艰难与曲折。
2、美国梦率先破灭
美国,是WiMAX梦想开始的地方,但也很不幸地成为美梦中断的地方。
作为孕育WiMAX的摇篮,美国自然也希望能够在全球率先树立WiMAX成功的典范。一面是迫切需要成功案例增添未来信心的WiMAX产业,一面是迫切希望借助WiMAX提升市场竞争力的美国运营商Sprint Nextel,美国毫无疑问地成为应用WiMAX的先锋市场。对于成功的热切期盼,导致了随之而来的“豪赌”,Sprint以及后来的合资公司Clearwire,在“大投入”的推动下,成为要么加速成功,要么加速失败的“白鼠”。不幸的是,他们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用惨淡经营证实了WiMAX定位所存在的偏差。
WiMAX在美国的命运与Sprint休戚相关。作为运营WiMAX的领头羊,Sprint凭借着50亿美元豪赌的壮举而拥有了左右整个WiMAX产业情绪的力量。在过去的一年里,Sprint的数度浮沉,考验了整个产业的心理承受力,也最终得出了WiMAX在美国市场无法成功的结论。
由于将提升在美国运营市场地位的赌注押在了WiMAX上,Sprint的运营实际更具有纯粹的说服力——WiMAX的技术强项能否转化为运营商的现实竞争力,WiMAX是否具有成为广域移动通信技术的真正实力。驱使Sprint豪赌WiMAX的根本动力,在于它迫切需要改变在美国运营业的弱势地位。当时,经过大整合的美国运营业形成了AT&T等几个巨无霸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局面。相比之下,规模逊色许多的Sprint若要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缩小和竞争对手的差距。在严峻的市场竞争面前,Sprint最终兵出险招,不惜投巨资押宝当时市场前景尚未明朗的技术。
最初在美国市场的高歌猛进,强烈地激发了WiMAX对于未来的憧憬与信心。此前,WiMAX产业由于受限于频率资源以及尚未成熟的产业环境,产业化进展一直十分缓慢。2007年8月16日,Sprint对外宣布将于2007年年底在芝加哥和巴尔的摩、华盛顿地区推出WiMAX服务;随后,由于坚定地认为“被视为下一代高速无线互联网技术的WiMAX,将开启新的市场空间”,Sprint Nextel又表示将在未来10年投入多达50亿美元用于该技术的发展。50亿美元豪赌WiMAX,不仅使其成为整个阵营的领军企业,而且也为整个产业注入了发展的“强心剂”,业界对于未来的信心一时间十分坚定。
一个好的开始,并不意味着一个好的结果。尽管WiMAX业界对于Sprint主观上寄予了厚望,期盼其能够奏响凯歌,但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市场,却数次给出了令业界悲观的答案。在实施商业部署的过程中,先是Sprint因为推行WiMAX计划的成本增加而导致了自身业绩的下滑,而后Sprint与其合作伙伴摩托罗拉的首席执行官Gary Forsee和Ed Zander于2007年11月相继宣布辞职。当时的美国分析业出现了一片质疑声:Sprint在WiMAX领域的投资能否收回?Sprint的管理层是否更应致力于公司现有的运营?美国高科技产业同时也开始出现对移动WiMAX的悲观论,甚至出现了“移动WiMAX不可能生存”的观点。
为了扭转运营WiMAX前期出现的不良局面,Sprint在2008年上半年进行了重大的战略调整以减轻投资压力:放弃了独立发展WiMAX的计划,通过融资而成立专门运营WiMAX的Clearwire合资公司。参与此次集资的包括Sprint、原WiMAX运营商Clearwire、有线电视巨头康姆卡斯特(Comcast)、时代华纳、光明大厦网络、英特尔以及谷歌。后5家公司分别是有线电视业、互联网业和芯片业的巨头,此类跨多个领域的巨头合作在通信业并不多见。这5家企业共计投资32亿美元而持有新公司22%的股份;Sprint已向自己的WiMAX网络投入的50亿美元折合为74亿美元资产注入新的合资公司,占有51%的股份。此次总价值高达145亿美元合并交易,令Clearwire成为运营WiMAX的巨无霸,整个产业界的希望再度被点燃。
富有戏剧性的转折在于,当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海啸后,曾经似乎“最不缺资金”的Clearwire目前正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压力,将不得不延缓WiMAX网络的部署进程。Clearwire首席执行官本·沃尔夫在本月表示,为能够在未来几年内完成部署覆盖全美的WiMAX网络的目标,Clearwire还需要获得20亿美元的融资,但是由于信贷市场目前趋紧,因此该公司很难再融得资金。与此同时,包括英特尔和谷歌在内的主要Clearwire支持者,最近都已在财报中对Clearwire的投资进行了减值计提。在过去的3个月中,Clearwire的股价累计跌幅达到近50%。更加令Clearwire的资金窘况雪上加霜的是,曾经在32亿投资中占了一半的英特尔,却于本月上旬表示,将不再对WiMAX运营商Clearwire进行投资。
透过Sprint和Clearwire在美国运营WiMAX实践之中的一波三折,我们不仅看到WiMAX想要在美国树立成功典范的梦想已经接近破灭,而且,WiMAX与传统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正面竞争,无论是在当前的3G、3.5G,还是在未来的3.9G、4G时代,也都几乎成为“出力不讨好”的事情。WiMAX运营商到了审时度势,重新确立发展方向的时候了。例如,Clearwire首席执行官本·沃尔夫在2008年12月的一次电话会议中称:“如果有需要,Clearwire在未来几年内会考虑利用LTE(长期演进项目)提供宽带服务。”这里的LTE,正是WiMAX竞争对手WCDMA、TD-SCDMA、CDMA2000选定的演进方向,并被全球多家运营商采用。如果Clearwire的未来发展路线的确发生如此改变,那么整个WiMAX产业链的发展策略都将发生重要调整,而现在来看,这的确是在很大程度上会发生的事情。
3、设备商明确转向
运营商的部署规模,是决定技术和产业生命力的关键因素。设备商的支持,则是产业持续发展能力的最重要来源。WiMAX诞生数年来,一直致力于打造全球化的产业链,但事与愿违的是,除了最初坚定的支持者外,许多设备商对待WiMAX的态度要么飘忽不定,要么在不停反复。现在,更多设备商对于WiMAX的态度开始变得明朗起来,但对其未来发展持保留意见,甚至决定放弃。设备商的转向,再次对WiMAX的重新定位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北电,是支持WiMAX的设备商中转向最为明显的一个,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从最初的积极倡导,到今天的彻底放弃,北电WiMAX策略前后所出现的剧烈反差,清楚地表明了该项技术在梦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巨大落差。
当WiMAX最初在美国高歌猛进的时候,北电选择了剥离3G业务而将最大的精力集中于WiMAX。“这既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赌博”,当时的分析师对于北电这一举动给出了上述评价。对于北电而言,3G业务是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蛋糕,WiMAX则是尚待市场检验、需要时间证明的未来式蛋糕,风险不言而喻。但是,“着眼于未来”,让北电义无反顾地踏上了WiMAX这条看上去似乎有着无限风光的道路。当时的北电大中华区主管吴振生曾表示,“WiMAX已经显示出代替3G的潜力,它将成为4G的核心技术,预计2008年会大量地开花结果”。然而,2008年的WiMAX尽管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开花了,但却没有结出丰硕的果实。
北电对于WiMAX的专注,并未使其因此而获得业界一流的竞争力。于是,北电开始逐渐转向,直至彻底放弃。最初,与Sprint中止独立发展WiMAX巧合的是,北电也在2008年上半年选择了与奥维通(Alvarion)建立合资公司,从而联合打造WiMAX解决方案,奥维通成为北电唯一的WiMAX大型基站供应商;北电自身则借此而缩减WiMAX投资,专心发展LTE。而后,已在加拿大和美国申请破产保护的北电,又于2009年2月宣布放弃WiMAX业务,同时结束与奥维通公司建立的合资公司的运作,北电至此正式作别WiMAX。“我们正在采取措施,收缩业务范围,集中发展能够带来最大投资回报率的业务。”北电运营商网络总裁理查德·罗伊的一席话,承认了WiMAX战略的失败,WiMAX显然不是能够带来最大投资回报率的业务。对于WiMAX的专注,为北电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北电的放弃,是设备商转向的一个典型,但却只是“冰山一角”。除了北电以外,多个WiMAX产业链的“先头兵”也纷纷缩减了对WiMAX的投入。阿尔卡特朗讯在2008年年底前宣布将削减13亿美元成本,将减少对WiMAX业务的投资;奥维通裁员1000名并削减2009年WiMAX技术开支。奥维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Tzvika Friedman给出了这样的缩减开支的理由:WiMAX产品的销售周期在不断增加,而我们仍然对当前经济环境导致的潜在影响保持谨慎,所以我们削减了2009年对WiMAX技术有关的开支。从北电到阿尔卡特朗讯,再到奥维通,这些设备业巨头的放弃与缩减投入,无疑是对WiMAX的重大打击,更是对WiMAX未来信心缺失或者不足的表现。薄弱的终端环节,是WiMAX产业面临的又一难题,而全球手机业老大诺基亚近日宣布停产其WiMAX手机的消息,又成为一个噩耗。在过去的一年里,WiMAX阵营为了向公众移动通信市场进军,采取了成立开放专利联盟(OPA)以激励WiMAX终端和数据卡的发展,期望WiMAX能够与蜂窝移动通信的终端和服务媲美。但是,该联盟的发起者仅包括三星电子一家终端制造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WiMAX终端环节存在的严重不足。为WiMAX阵营带来转机的是,诺基亚在2008年4月发布了其唯一一款WiMAX手机——N810。然而,不幸的是,诺基亚又于近日宣布停产N810,正式退出WiMAX手机市场。
作为WiMAX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制造商和终端制造商环节均出现的显著松动,大大削弱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继美国梦破灭之后,一股浓重的迷雾再度笼罩WiMAX。
4、重返失乐园
从运营到设备、终端制造,有关WiMAX的坏消息几乎涵盖了整个产业链,WiMAX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曾经被美国坚决看好的WiMAX,为何发展道路却如此坎坷?难道是确立的方向出现了重大失误?出路又在何方?
未能准确地扬长避短,也许是WiMAX阵营遭受重创的最根本原因。与其他3G技术比较,WiMAX虽然拥有部分优势,但并不能形成整体性的优势,更不用说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了。因此,过高的估计,导致了不切实际的目标,最终将WiMAX推到了发展的悬崖边上。
对长处的专注与发挥,对短处的反思与回避,决定了WiMAX的最佳定位是作为补充手段提供宽带无线接入,并非本身作为公众基础通信网与蜂窝技术展开竞争。一方面,WiMAX的出现,对于当时尚处于3G、3.5G发展阶段的蜂窝移动通信来说,以遥遥领先的技术优势而造成了巨大的刺激。在WiMAX这匹“黑马”的带动下,LTE随之出现。可以说,WiMAX是加速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演进的直接、关键驱动力,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另一方面,WiMAX自身存在的不足,如不具备大规模组网能力、终端环节薄弱、组网成本高、运营风险大等,决定了并不适合广域的连续覆盖,不适合用于构建“全程全网”。换言之,WiMAX不具备与在全球应用了数十年、积累了丰富运营经验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平等竞争的条件。跻身3G标准后仅仅一年的时间,WiMAX产业在移动通信业经历了高歌猛进之后的惨淡经营,已经用代价证明了定位存在的偏差。WiMAX本不应与蜂窝移动通信技术进行正面竞争,而应专注于能够凸显其优势的宽带无线接入市场。
与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正面竞争,将WiMAX带入了失败的低谷。在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与WiMAX同台竞技的市场,胜败结果已经显现,例如韩国市场。韩国电信作为推行WiMAX的先驱,早在2006年6月就已推出了WiMAX服务并发布了用户发展计划,而后于2007年再度提高了用户发展预期。然而,在2008年5月,韩国电信仅发展了20万WiMAX用户,远远低于当初设定的目标。与此情况截然相反,在2007年3月才开通HSDPA服务的KTF,其用户数截至2008年3月,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高达480万。两相比较,韩国电信的WiMAX服务自是处于劣势而望尘莫及。
经过市场的洗礼,WiMAX是时候回归了。追溯历史,WiMAX最初的定位即是3G的“补充”,提供高速的宽带无线接入。回到现实,WiMAX在全球成功运营的案例,也大多为固定WiMAX下的宽带接入网,而非广域性的移动通信网。从长远来看,WiMAX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样将来源于宽带无线接入;WiMAX将对DSL等固定宽带接入技术进行替代,而这是一块诱人的蛋糕。例如,市场研究公司Juniper表示,到2013年,全球由DSL提供的宽带服务将有12%被WiMAX取代,远东地区将作为领导者而贡献全球五分之一的WiMAX用户。
停止在发达市场与蜂窝移动通信的正面较量,转战发展中国家,是WiMAX取得成功的最可行路径。美国梦的破灭,从某种意义上吹响了WiMAX市场大转向的号角。因为在发达市场,HSDPA的繁荣挤压了WiMAX的生存空间,LTE的加速发展关闭了WiMAX的机会之窗。因此,WiMAX虽然在发达市场不会彻底消失,但却会边缘化。许多身处发达市场的WiMAX运营商,对于未来过低的期望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例如,位于荷兰的Worldmax,于2008年6月基于3.5GHz推出了WiMAX商用服务,却只希望WiMAX在家庭用户中的渗透率能够达到3%~5%;英国运营商Freedom4,更是只要求WiMAX的用户数能够达到其总用户数的5%。
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也许会成就WiMAX的一片蓝天。客观来看,移动通信不发达、宽带接入资源不丰富、宽带需求旺盛,为WiMAX在新兴市场的开拓提供了可能。英国基于无线IP网络提供商务应用的运营商Metronet的一份白皮书上写道,对于缺少基础通信网络的发展中国家而言,WiMAX的应用有着清晰的定位。分析业也普遍认为WiMAX将在发展中国家备受青睐:WiMAX技术在成熟的移动宽带市场上可能不会成功,但它在发展中国家却有着广阔前景,特别是在印度市场上。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发展中国家是WiMAX新的希望所在,但最大的中国市场却已经明确放弃。而且,不断有国家和运营商评估认为WiMAX在宽带接入领域不及光纤接入,也不可能替代DSL。因此,尽管WiMAX必须转向,但其未来依然是一个未知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