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战争主要是信息战,为适应这种新的作战形态,21世纪战场士兵的身份也应通过信息网络实现数字化、隐形化、安全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或行为特征来进行身份识别和鉴定的科学,它比传统的基于口令和身份号码的方法更为安全、可靠和有效,正在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并应用于各个领域。军人身份牌,又称/士兵牌0或/生命牌0,早在美国南北战争时,美军就开始配发这种小金属牌,作为士兵随身携带的身份标志物。为了适应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利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特点,基于无限射频识别技术( RadioFrequency Ident i ficati on ,简称RFID),将人体信息如指纹、面像及DNA等,通过信息融合技术储存在后台数据库中,并将检索关键信息载入RFID卡,即/士兵牌0.用它来作为士兵身份准确识别的唯一依据,并通过计算机终端与网络数据库服务器组建成了/战场个人身份识别系统0.
多模态融合是对多种生物特征指示器( I nd ica -tors)的信息融合,此类系统集成多个生物特征源提供的证据评分以做出更为准确和快速的决策。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系统集成的信息可以来自一种或多种生物特征指示器。一般多模态单生物特征识别系统是指通过综合一种生物特征提供的多种证据来改进系统,在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系统( Mult- i b i ome- tric Syste m )中,一般采用指纹的多模态信息融合,从而,满足数据量和准确性的双向要求。然而,为了进一步提高准确性,可采用融合多个生物特征的方法,以提供特殊环境下的精确识别。
目前国际上制定R I FD标准的组织比较著名的有三个: ISO、以美国为首的EPC globa l以及日本的Ub i qu i tous ID C enter(缩写为U ID)。常用的RFID国际标准主要有I SO /IEC18000标准(包括7个部分,涉及125 KH z , 13 . 56MH z , 433MHz , 860) 960MH z ,2 . 45GH z等频段)。
其中,由于工作频率为13.56MHz的高频标签便于做成卡片状,第二代电子身份证采用的标准是I S014443 TYPE B协议。这种标签是目前的主流应用之一。其一般采用无源方案,识读距离一般可达20 cm左右,最远可达1 . 5M,可适用于普通的/士兵牌0.有源的识别距离不小于9m,实际感应区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识别距离1~10m可以调整。可靠识别[ 100 Km /h的高速移动目标(人、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