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编程器网

标题: 门电路延迟时间的Multisim仿真测试方案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4-10-12 17:09
标题: 门电路延迟时间的Multisim仿真测试方案
0   引  言
  门电路的传输延迟时间tpd 是表示工作速度的指标,实验室硬件测量的一般方法是,将N 个门( N为奇数) 首尾相接构成振荡周期为T = 2N tpd的环形振荡电路,用示波器通过显示的波形测量出振荡周期T后,再计算出传输延迟时间tpd。
  由于门的传输延迟时间tpd 很短,测量时受示波器上限频率限制,测量效果较差,而用Mult isim 软件仿真测试,可获得理想的实验效果。
  以下分析用Mult isim 2001版本,所得结论也适于其他版本。
  1   Multisim仿真测试方案
  1. 1   测试方案1
  将奇数个门首尾相接构成环形振荡电路,用虚拟示波器测试所产生振荡信号的周期,计算门的传输延迟时间。
  设所用门的个数为N ,振荡信号的周期为T ,则传输延迟时间为:

以反相器74LS04N 作为仿真实验器件,构建仿真实验电路如图1 所示。

图1  测试方案1 的仿真实验电路
  由于Mult isim 软件将每个门的初始输出状态设置为0,直接用奇数个门首尾相接构成环形振荡电路进行仿真时,出现 " nable to determine the simulatiONtimeSTep automatically" 的提示,无法同步仿真模拟。
  解决的方法是在左边第一个门U1A 的输入端接入转换开关J1 ,仿真时先将开关J1 置于接地状态,电路对输入的0 信号进行处理后便脱离设置的初始输出状态,再将转换开关J1 置于接输出端构成环形振荡电路。
  仿真前,可对74LS04N 的上升延迟时间及下降延迟时间进行设置,如设置r ise delay= 10 ns,fall delay=10 ns。


  仿真时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及振荡周期测试如图2所示。
  测试的振荡周期T = 102. 2 ns,则传输延迟时间tpd= T/ ( 2N ) = 102. 2/ 10= 10. 22 ns,结果与设定值基本一致。

图2  图1 电路输出波形及振荡周期测试
  1. 2   测试方案2
  将奇数个门首尾相接构成环形振荡电路,用虚拟示波器测试其中一个门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波形及延迟时间。
  以反相器74LS04N 作为仿真实验器件,构建仿真实验电路如图3 所示。

图3   测试方案2 的仿真实验电路
  仿真前,可对74LS04N 的上升延迟时间及下降延迟时间进行设置,如设置r ise delay= 10 ns,fall delay=10 ns。
  仿真时示波器显示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波形及延迟时间测试如图4 所示。

图4  图3 电路输入、输出波形及延迟时间测试
  测试的传输延迟时间tpd = 11. 1 ns,测量结果与设定值基本一致。

  1. 3   测试方案3
  在一个门的输入端加入矩形脉冲信号,测试一个门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波形及延迟时间。外加信号的周期T = 2N tpd ,以保证门的工作频率和前述其他测试方法相同。
  以反相器74LS04N 作为仿真实验器件,构建仿真实验电路如图5 所示,信号发生器输出矩形脉冲的频率选为10 MHz。

图5  测试方案3 的仿真实验电路
  仿真前,可对74LS04N 的上升延迟时间及下降延迟时间进行设置,如设置rise delay= 10 ns,fall delay=10 ns。
  仿真时示波器显示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波形及延迟时间测试如图6 所示。

图6  图5 电路输入、输出波形及延迟时间测试
  测试的传输延迟时间tpd = 11. 0 ns,测量结果与设定值基本一致。
  2   误差分析
  上述三种测试方案的测试结果表明存在误差,原因是组成测试电路时门的输入端、输出端接入测试仪器,使门的输入端、输出端存在负载效应,从而使延迟时间略大于设定值。
  在测试方案1 中,示波器接至一个门的输出端,仅对门的输出端产生影响;测试方案2、3 中,示波器接至一个门的输入端、输出端,对门的输入端、输出端均产生影响。所以测试方案1 测试的延迟时间小于测试方案2、3;测试方案2、3 测试的延迟时间基本相同。
  3   结  语
  Multisim 软件仿真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及不足,使用时必须认真分析思考软件的设置条件,改进仿真实验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
  所述方法具有实际应用意义,这些方法亦可用于其他功能逻辑门传输时间的仿真测试。




欢迎光临 DIY编程器网 (http://diybc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