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2002年,ITU与ISO/MPEG-Committee再度合作,推出H.264/MPEG-4-Part10规格,其压缩效能可达MPEG2的3倍,不过约略同时,微软也将其研发的WMV-9(VC-1)压缩技术,搭配Window Media player播放软件,在个人计算机平台大量使用。H.264与VC-1压缩技术在许多评比中都互有胜负,如果不以某项特性深入探究,可谓难分轩轾。
H.264规格发起在2001年12月,ITU-T VCEG及ISO MPEG共同组成的联合视讯小组(Joint Video Term;JVT),研究并订定新的视讯压缩格式,此新格式在ITU-T组织里称为H.264,而ISO组织中,则加入MPEG-4 Part-10(ISO/IEC 14496-10)并将其命名为Advanced Video Coding (AVC),现在通常合并称为H.264/AVC,不过H.264还是比较普遍的说法。
由于无线频道的衰减、多重路径、干扰…等特性,使得所提供的频宽会遭遇瞬时剧烈波动的现象,无法维持一致,导致无可避免的传输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下降。传统改善无线环境中频宽波动传输质量的现有方法,为熟知的适应性传输调变(link adaptation)及适应性改变数据传输速率机制(rate adap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