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编程器网
标题:
IMS发展和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4-10-13 16:46
标题:
IMS发展和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1、引言
随着电信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客户对业务体验的更高需求,仅仅通过加大网络建设投资、扩大网络建设规模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运营商需要寻找更为合理有效的方法,以较少的投入提供高效、高速、稳定的网络平台以及快速、灵活、强大的业务提供平台。在这种发展动力推动下,“网络融合”、“业务融合”的理念应运而生,由此推动了IMS(IP多媒体子系统)的产生。
IMS可以使采用不同接入手段的用户通过一张融合的核心网络来使用运营商提供的各类业务,可有效降低网络的总体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并可提供快速的业务开发和发放能力,从而为客户提供差异化和个性化的多媒体业务。迄今为止,IMS是业界公认可以实现网络融合和业务融合的统一平台,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网架构,也是3G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为此,设备制造商加大了对IMS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国内外各大运营商也加紧了对IMS的试验和部署,调查显示全球25%的运营商在2006年有部署IMS系统的计划。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4月,全球已有近200张IMS测试及商用网络。然而,目前真正意义上的IMS部署并不是太多,大部分运营商还处于试验或初步调研阶段,业内还没有大规模的商用经验,IMS发展中还存在许多技术和实施方面的问题有待探讨。
2、IMS的技术发展概况
2.1 IMS简介
(1)IMS的体系结构特点
IMS由3GPP于2000年提出,是一个支持IP多媒体业务的子系统,采用了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IMS实现了承载、控制、业务相分离,采用一种分层的体系结构,从而最小化各层之间的依赖性,避免由于其中一层的变化而影响其他层的稳定性。IMS的体系结构分为接入层、控制层以及应用层3个主要层次。其中,承载由底层的接入层提供,可提供移动和固定的多种接入手段和承载方式;业务逻辑由上层的应用层实现,通过SIP、CAMEL和OSA/Parlay提供多媒体业务的统一应用平台;IMS核心系统是中间的控制层,它既屏蔽了下层多种接入的差异性,又为上层业务提供集中的会话管理等基本功能。
(2)IMS的功能实体
根据3GPP定义,IMS主要包括以下功能实体:
●呼叫会话控制功能(CSCF):整个IMS网络的核心,支持SIP并处理SIP会话,包括P-CSCF(代理CSCF)、I-CSCF(互通CSCF)、S-CSCF(服务CSCF)。
●归属用户服务器(HSS):IMS中与用户和服务相关的统一数据存储器。
●媒体网关控制功能(MGCF):IMS用户和CS(circuit switching,电路交换)用户之间的通信网关,进行通话控制协议转换。并负责管理IM-MGW(IP多媒体媒体网关)资源。
●IP多媒体媒体网关功能:提供IMS与CS网络(如PSTN、GSM)之间的用户平面链路。
●多媒体资源功能控制器(MRFC):支持与承载相关的服务,如进行承载代码转换。
●多媒体资源功能处理器(MRFP):提供被MRFC所请求和指示的用户平面资源。
●签约定位器功能(SLF):一种地址解析机制,在有多个HSS的情况下,用于将用户地址映射到存储其签约数据的HSS。
●出口网关控制功能(BGCF):负责选择到CS域的出口位置。如果出口位于不同网络,负责选择相应网络的BGCF;如果出口位于相同网络,则负责选择MGCF。
●信令网关(SGW):用于不同信令网间(如SCTP/IP和SS7)的互连。
●应用服务器(AS):IMS中提供增值多媒体服务的实体,包括SIP AS(基于SIP的应用服务器)、IM-SSF(IP多媒体服务交换功能)、OSA-SCS(开放访问服务使能服务器)3种应用服务器。
(3)IMS与其他网络的关系
IMS与其他网络的关系通常指IMS域(即IMS核心系统)与电路交换域(CS域)、分组交换域(PS域)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PS域为IMS域提供承载服务,CS域则可与IMS域实现互通。
图1 IMS与CS域、PS域间关系
2.2 IMS成熟度
本文中论及的IMS成熟度包括3方面内容:标准成熟度、产品成熟度、业务成熟度。
(1)标准成熟度
国际上关于IM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GPP、3GPP2和TISPAN (telecoms & internet converged services & protocols for advanced networks)等几个标准组织。其中:3GPP自R5提出IMS概念以后,又经历了R6和R7 2个版本;3GPP2的MMD(多媒体域)与3GPP的IMS相对应,MMD规范目前已推出3个版本,分别是Rev-O、Rev-A和Rev-B;TISPAN对IMS的研究则主要针对固定接入以及FMC(fixed mobile convergence,固定和移动融合),从2005年底开始陆续发布了NGN R1系列文档,并已于2006年初冻结。
在IMS的标准化过程中,虽然还存在一些尚待完善之处如QoS等,但就整体而言,其发展已相对成熟:3GPP于2004年底冻结的R6版本,充分考虑了与CS的互通、IPv4、计费、业务等各方面内容,可以说是一个相对成熟和可运营的版本;3GPP2虽较3GPP相对滞后。但在其Rev-A版本中充分参考和借鉴了3GPP的R6版本;固网接入是IMS部署中的难点,TISPAN基于3GPP现有成果基础上,专注于解决固网接入问题,在已冻结的R1系列标准中,不仅包括了固网接入的需求内容而且包括了相关实现协议,3GPP将于R7版本中考虑采纳TISPAN R1在固网接入方面的标准。此外,虽然不同组织的研究出发点不尽相同,在一些功能实体的设置等方面也有所不同,但由于IMS产生于相同的需求并为了达到相同的目标,目前这3个主要国际标准组织已加强了彼此间的联系和合作,使IMS标准开始趋于一致。由此可见,对于IMS的网络部署和业务试验,标准方面的障碍已降低到较小程度。
(2)产品成熟度
IMS的产品化情况包括2方面内容:网络设备的产品化情况和终端的产品化情况。其中:网络设备中比较成熟的包括CSCF、HSS、BGCF、MGCF、MRF (MRFC/MRFP)、AS等。但对于QoS、安全、VCC(voice call continuity,语音呼叫连续性)等标准中尚需完善的技术,目前各厂家都还缺乏相应的成熟产品,如支持QoS控制的P-CSCF;IMS终端方面(尤其是移动接入终端)支持的IMS业务主要限于非实时、准实时的IM(即时消息)、Presence(呈现)、PoC(一键通)等,终端厂商为IMS定制的终端还较少,主要以软终端方式实现,此外,多数IMS移动终端仍无法支持标准的IMS鉴权加密(尤其是IPSec加密)。而且IMS增值业务层面的接口远未达到标准化水平,使得不同厂家的终端与业务互通存在困难。
由此可见,IMS网络核心设备的核心功能已基本成熟,通过与IMS终端相配合,可满足试验局对端到端解决方案的要求,而其不成熟之处,并不妨碍建立试验局对IMS的业务和网络融合能力进行验证,也不妨碍小规模试商用。然而,IMS终端的成熟度并不理想,虽可配合并支持IMS试验网的部署,也可为客户提供一定的业务体验,但终端本身的能力和实现方式有限,相关安全问题也未得到很好解决,尚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之处。
(3)业务成熟度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既定目标,IMS是未来支持全业务的网络,可以支持3类业务:
●基于SIP的业务,包括IM、Presence、组管理、PoC、可视电话、视频会议、VoIP交互类游戏、视频共享、文件共享等。
●智能网业务,IMS通过IM-SSF实现与传统CAMEL智能网业务的互通,继承2G/2.5G已有的智能网业务。
●基于OSA开发的业务,允许第三方通过OSA开放接口提供。
在这些业务中,目前较为成熟的是基于SIP的部分业务,主要包括IM、Presence、组管理和PoC等;对于智能网业务,3GPP提出的GSM智能网解决方案较为详细,3GPP标准中对IM-SSF实体进行了具体定义,而3GPP2关于CDMA智能网的研究尚处于启动阶段,目前一些公司正考虑成立相关的WI(WorkItem,工作组项目)以开展较为深入的研究;对于基于OSA开发的业务,虽有一些运营商进行了Paday接口测试,但不论是运营商还是厂商,目前均还较少关注此类业务。
根据前面的介绍可知,IMS设备尚处于初步成熟的阶段,因而基于IMS的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受限于空中接口的无线性能以及无线接入网的QoS能力,基于IP的实时类业务还没有达到可以商用的阶段。因此,目前IMS更多是支持非实时类的多媒体业务。
3、IMS的实施思路探讨
3.1 网络演进思路
虽然业界公认核心网络的最终发展方向是走向全IP的IMS网络,现有网络与IMS网络也将长期共存,但现阶段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从现有网络向IMS演进。对于这个问题,业内认为存在2种可能的演进路线:一种是电路域向软交换方向发展,之后则遵从软交换至IMS的演进路线;另一种是电路域网络保持不变,直接建设或接入IMS,随着IMS建设的成熟,原有电路域业务逐渐迁移至IMS网络上,最终电路域走向自然淘汰。事实上,网络演进的路线选择不是一个简单的二选一问题,它涉及到诸如网络类型、产品成熟度、运营商自身的网络建设现状以及投资等多种因素。
3.1.1 2种可能的演进路线
(1)路线一:电路域向软交换方向发展,适时建设IMS网络
基于软交换的演进路线存在2种可能的发展方向,一是软交换承载的业务逐渐转移到IMS上,电路域走向自然淘汰;另一是软交换设备升级为IMS设备,演进并融入IMS。至于向何种方向发展,取决于相关设备的设计与实现,如一些软交换设备和IMS的CSCF设备可共用一个实现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软交换向IMS演进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可能会受限于某些设备制造商的设计思路等。
基于软交换的演进路线存在3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局部长途演进,即长途汇接部分演进为软交换;局部本地网演进,即本地网部分演进为软交换;电路域全部演进为软交换网络。其中,局部长途演进方式相对于传统交换机扩容,可以使长途网络IP化,有利于不同长途网络的融合以及未来向全IP网络的演进;局部本地网演进方式鉴于软交换承载与控制的分离性,可减少本地网的扩容投资成本,并便于统一维护。但由于本地网升级为软交换网络后,长途网络仍是TDM网,在向IMS演进过程中存在长途网络的扩容投资无法重用的问题;电路域全部演进方式需要对现有网络进行全面升级。从网络扩容以及网络发展的角度看该方式具有优势,但该方式将对现网造成较大影响。
无论采用局部演进方式还是全部演进方式,均应考虑在电路域向软交换方向发展的同时,根据网络融合和业务发展的需要,适时建设IMS网络。
(2)路线二:电路域不经过软交换阶段,直接建设IMS网络
这种直接建设IMS网络,由IMS提供用户所有业务的演进路线,无论从节约投资还是顺应网络发展的角度看,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此外,现有IMS标准已规范了一个基本可运营的IMS系统,包括鉴权、注册、用户和业务数据管理、信令路由、会话管理、安全、计费以及对业务和漫游的支持等,这为该路线的实施提供了可借鉴的标准依据。
然而,IMS网络承载所有业务以及大规模商用还存在一定困难,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标准还不十分完备,尤其对QoS保障以及VCC等问题还在讨论中;产品的成熟度还有待提高,尤其是终端产品的成熟度;在具有一定负载的网络上承载实时类业务没有实际的成熟经验可供参考。
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终究是IMS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随着IMS建设的不断深入,这些问题也将得到解决。
3.1.2 不同类型网络的演进思路
从总体上看,现有任何类型网络在向IMS演进的过程中,均有上述2种可供选择的演进路线,然而,由于不同类型的网络具有各自不同的发展情况,在选择并确定某个网络的最终演进路线时,会受限于某些客观因素,因而不同种类的网络可能会倾向于采用不同的演进路线。此外,运营商关于网络演进的考虑,不仅会关注于某类网络自身的演进倾向,还会从现有网络中选择基于某个网络建设IMS,这主要因为IMS是一个融合、支持全业务的网络,一个运营商在现阶段即使存在多种类型的网络,也应仅建设一套IMS网络,而现阶段3GPP与3GPP2关于IMS的定义略有出入,因而这套IMS网络的建设往往基于某个网络,其他网络则逐步接入、融合进这个IMS网络。从现有不同网络出发建设IMS也将导致不同的演进思路,鉴于目前业界主要考虑从GSM或CDMA出发建设IMS,而对于固定网则主要考虑其接入解决方案,下面仅讨论从现有GSM、CDMA网络出发向IMS演进的不同思路。
(1)从GSM网络向IMS演进的思路
GSM网络本身的演进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IMS设备的产品化情况,虽然路线二较路线一具有一定优势,但目前多数厂商不支持GSM网不经过软交换阶段的演进路线二,在这种情况下,从软交换向IMS演进的路线一是主要的选择方案。
●GSM网络的现有情况,由于GSM网络的用户群数量大且商用时间早,不仅扩容压力大,而且面临着设备老化,业务提供能力受系统支持瓶颈所限等问题,在IMS尚不十分成熟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先期先行引进软交换,以解决当前的扩容压力等问题。
由此可见,从GSM网络出发向IMS演进,目前多数运营商会考虑先期引入软交换的路线一。该路线下可供参考的演进步骤为:首先,在GSM电路域网络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叠加GPRS网络,提供端到端的包数据交换服务;其次,GSM电路域演进为软交换,即遵循3GPP的114版本,在CS域引入控制和承载相分离的网络结构;随后,在软交换的基础上引入IMS,实现全IP的Iu接口;最终,将现有CDMA、固定、WiMax等网络逐步接入IMS网络,形成支持多种接入方式、全业务网融合的IMS网络(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GSM演进的IMS网络
(2)从CDMA网络向IMS演进的思路
CDMA网络的演进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IMS设备的产品化情况,目前已有厂商支持CDMA网络不经过软交换阶段的技术演进路线二,在这种情况下,本着“尽量简化演化过程、尽量节约投资成本”的原则,可考虑选择跨越软交换阶段的路线二。
●CDMA网络的现有情况,我国的CDMA网络虽然建网时间晚于GSM网络,但已具备了高速数据业务支持能力,且在网用户量远低于GSM用户量,现网不存在大规模扩容压力,可先期在热点地区引入IMS,在IMS的应用过程中推进IMS向成熟的方向发展,并逐步扩大IMS的建网范围。
由此可见,从CDMA网络出发向IMS演进,可考虑选择直接引入IMS的路线二。该路线下可供参考的演进步骤为:首先,在热点地区引入IMS,该IMS基于现有CDMA网络的PS域提供有别于现网的差异化数据增值业务;其次,引入NeDS(network domain selection,网络域选择)/CCCF(call continuity control function,呼叫连续性控制功能)实体,增加VCC与CSI(combination of CS and IMS services。CS和IMS组合业务)功能,实现CS域与IMS域的互联互通与无缝漫游切换;随后,建立统一的用户数据库,将CDMA HLR、GSM HLR以及AAA等网元中的用户数据统一于HSS中;最终,将现有GSM/WCDMA、固定、WiMax等网络逐步接入IMS网络,形成支持多种接入方式、全业务网融合的IMS网络(如图3所示)。
图3 基于CDMA演进的IMS网络
3.2 业务发展思路
现有网络与IMS网络的长期共存,决定了现有网络上所提供的业务与IMS网络所提供的业务也将长期共存,但在IMS网络上开发并提供现有网络所没有的新业务的同时,现有网络上的原有业务也应逐步迁移至IMS网络。至于共存期应采取的业务提供模式以及对各类业务的迁移思路,均将取决于目前IMS网络提供业务的能力,即目前IMS网络上能提供哪些成熟业务以及应遵循对现有业务、现有用户造成最小影响的原则。对共存期的业务提供模式以及业务迁移过程中各类业务的迁移思路讨论如下。
(1)共存期的业务提供模式
在IMS商用网络尚未完全成熟,还没有完全替换现有网络的CS域之前,可以充分利用共存期间IMS网络与CS网络的互补关系,即利用两者不同的网络优势,在2类网络上分别提供不同类型的业务。可供参考的业务提供模式为:CS域主要提供实时语音业务、IMS域主要提供数据和多媒体业务,且IMS域应首先提供目前具有成熟应用案例的数据多媒体业务。
此外,共存期间CS域与IMS域所提供的业务还应实现互联互通、无缝漫游切换,并可实现捆绑销售。关于CS域与IMS域间的互联互通、无缝漫游切换,国际标准组织3GPP与3GPP2成立了专门的WI进行研讨,目前已提出了初步解决方案,即引入NeDS/CCCF实体、增加VCC与CSI功能,这为该思路提供了技术支持方案。
(2)现有业务的迁移思路
现有网络与IMS网络的共存仅是一个过渡阶段,现有网络上所提供的业务将最终迁移至IMS并由IMS网络所提供。现有网络上所提供的主要业务包括:语音业务、消息类业务、彩铃类业务、数据增值业务,其中,前3类业务与CS域的关系密切,可待IMS商业应用成熟后再行迁入;而现有数据增值业务原本基于IP技术并承载于PS域,与IMS具有天然的亲和性,可在IMS业务提供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先行迁入IMS网络。关于这些业务可供参考的迁移思路如下:
●语音业务的迁移思路:现有语音业务对于运营商来说,不论从用户量还是业务收入上,均是其他业务所无法相比的。因而,对语音业务的迁移需慎之又慎,一定要保证迁移前后语音业务的质量不能有明显差距,并且尽量减少因迁移而对在网用户造成的影响。鉴于上述要求,应在IMS网络关于实时业务的QoS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设备制造商所提供用于大规模商用的IMS设备得到进一步成熟和稳定以及IMS网络提供传统语音业务的能力得到充分验证后,再将传统语音业务迁移为IMS域的VoIP业务。
●消息类业务的迁移思路:IMS域可承载任何媒体类型的消息,因此,IMS对目前现为保证迁移的平滑性与可靠性,对文本短信业务的迁移应尽量与CS域语音业务的迁移同期进行,前期则可先行迁入其他类型的消息业务。
●彩铃类业务的迁移思路:彩铃类业务与目前的文本短信业务相似,也与CS域密切相关,尤其是与CS域语音业务密切相关。因此,对于该类业务的迁移,也应考虑尽量与CS域语音业务的迁移同期进行,待迁入IMS网络后,则可基于IMS域中的MRF(媒体资源网关)网元,通过SIP在PS域实现。
●数据增值业务的迁移思路:数据增值业务(如WAP、游戏、流媒体、IPTV,音乐下载等)可平滑演进为相应的IMS业务,在IMS中对该类业务的业务控制和实现方式修改不大,主要需扩展基于Diameter协议的鉴权认证和计费接口,另外还需考虑移动终端的适配能力。前期可从非实时的流媒体、下载类业务开始部署,逐步再引入其他类型的数据增值业务。
3.3 具体实施步骤
关于IMS的实施,各运营商所采取的步骤基本相同,即分为“建设试验局”、“试商用”以及“大规模商用”3个主要阶段。由于这3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比较明确,文中不再逐一说明,仅就“建设试验局”阶段进行讨论,这主要因为上述论及的不论是网络演进思路还是业务发展思路,目前均没有实际的大规模商用经验可以直接借鉴,都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只有通过试验才能验证这些思路,也只有通过试验才能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该阶段试验将对后期的网络演进起着重要作用。
IMS试验可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可以按照目前IMS标准和产品的成熟性测试IMS设备的基本功能、接口、呼叫流程、接入无关性、网络融合、非实时类业务应用、业务互通、网管、计费、用户管理等内容;第2阶段,随着IMS标准和设备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测试IMS对实时类业务的支持(包括可视电话)、QoS能力和VCC等。
(1)第1阶段测试
●测试要求。整个试验网应支持cdma2000 1x/EV-DO、WCDMA及固定(包括WLAN)等多种接入方式,并且通过MGCF和MGW实现与现有CDMA网、GSM网以及固网互联互通,通过多种应用服务器提供多种IMS业务,包括IM、Presence、PoC等。
●组网方案。固网接入。分为宽带接入和窄带接入。其中,宽带接入终端应包括SIP终端、可视软终端等,由P-CSCF完成呼叫连接功能;窄带接入主要实现和现有PSTN用户的互通。传统话机的语音呼叫通过IM-MGW完成媒体、信令流的转换,实现和IP网的互通,而MGCF则完成对IM-MGW的控制和管理。C网接入主要包括cdma2000 1x接入和EV-DO接入。两种接入方式均通过PDSN接入到IMS网络的P-CSCF;同时,可通过MGCF和IM-MGW将CDMA MSC或MSCe与MGW接入到IMS域,以实现IMS系统和现有C网用户的互通。G网接入主要包括GSM、GPRS接入和WCDMA R4接入。其中,GPRS用户通过GGSN接入到IMS网络的P-CSCF;同时,可通过MGCF和IM-MGW将GSM MSC或MSCe与MGW接入到IMS域。以实现IMS系统与现有G网用户的互通。
●测试步骤。步骤1:验证IMS系统本身的特性。其中,测试内容包括设备的基本功能、接口信令、呼叫流程、计费、网管以及IMS接入的无关性。此外,还包括FMC能力验证;被测设备包括CSCF、HSS、MGCF、MRFC/MRFP和MGW等,接入方式包括GSM、WCDMA、cdma2000 1x、WiMax和固网(包括WLAN)接入等。步骤2:验证IMS对多种业务的支持能力和业务互通能力。其中,非实时类业务包括IM、Presence、PoC、视频共享等;补充类业务包括来电显示、呼叫转移、呼叫保持等。对于业务互通能力测试,需要测试业务应用服务器和IMS网络的互通性,以及业务能力相互调用的功能。步骤3:针对软交换和IMS网络共存的情况,可以测试IMS网络和软交换网络的互通能力。
(2)第2阶段测试
实时类业务测试:随着IMS标准的不断成熟,尤其是空中接口技术指标的提高,实时类业务的呼叫时延大大降低后,可以验证基于IMS网络的VoIP业务、可视电话业务的性能。
QoS能力和VCC测试:随着端到端QoS解决方案和VCC标准的不断完善,可以验证IMS对多种业务的QoS控制能力以及IMS与CS域的切换连续性功能,另外,还可以测试IMS网络的紧急呼叫功能。
第2阶段的被测网元主要包括:P-CSCF、PCRF(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VCC AS等。
4、IMS发展中需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现阶段的IMS仅在基本能力方面达到了初步成熟阶段,许多功能仍处于验证之中,而且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和突破的问题。为了推动IMS的成熟发展,早日实现大规模商用,现提出几个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问题。以期相关专家能共同研究和解决。
(1)语音业务的质量保障
目前IMS尚无法很好地支持基于IP的实时类业务,尤其是语音业务远没有达到可以商用的程度。如何改善无线和接入网的QoS能力,保障语音业务的质量,是决定IMS下一步能否得到很好发展的关键问题。
(2)C网和固网的接入支持能力
由于IMS是由专注于GSM研究的3GPP所提出,3GPP主导着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而专注于CDMA的3GPP2以及专注于固网的TISPAN,则主要采取跟进和解决特定问题的研究方式。因而,目前IMS对GSM网接入的支持能力有所保障,而对CDMA网和固网接入的支持能力尚需进一步验证,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业务互通能力和漫游切换能力
针对现有CS域与IMS域之间的业务互通(包括业务并发处理)与漫游切换问题,3GPP与3GPP2虽已提出了初步解决方案,即引入NeDS/CCCF网元、增加VCC与CSI功能,但该解决方案对现网的实际支持能力及其实际可行性,尚需进一步关注和验证。
(4)IMS终端的发展
目前,IMS终端相当不成熟性,而终端是决定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加速IMS终端的研发进度,增强IMS终端的业务支持能力,同时丰富终端的种类(如研发同时支持CS域与IMS域的终端)。
(5)设备的互联互通能力
IMS设备的互联互通能力不仅对运营商非常重要,而且对设备制造商的市场占有率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目前各厂家在产品的互联互通以及接口一致性等方面还没能展开大规模合作,但多元服务论坛(MSF)宣布2006年10月将举行“全球MSF互操作”(GMI)活动,该活动将是全球首个IMS服务框架多厂商互动的大型“真网络”测试,其测试结果将有助于了解IMS设备的互联互通能力。
(6)支撑系统的支持能力
对于运营商而言,组建一个“可运营、可管理”的下一代网络,不仅指接入网、IMS核心网、业务平台等网络层面的建设,还应包括相关配套支撑系统的建设,此处所指支撑系统包括网管系统、业务运营支撑系统(计费、营业、账务、客服等)。如何以较小的改动来调整支撑系统适应并支持IMS所带来的变化,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欢迎光临 DIY编程器网 (http://diybc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