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code是5633输入的16位二进制代码;VREF是MAX 5633的输入参考电压;VGS是地的敏感输入电压,通常直接接地。具有工作温度范围宽以及串行接口灵活等特点,适用于处理大量模拟数据输出的场合。
3 系统工作模式
MAX 5633的转换过程是先从串行数据端DIN送进要转换的16位数据D15~D0(高位在前,低位在后),然后送进5位地址A4~A0(用这5位地址编码来选择输出的通道号)。地址的后2位是控制字C1和C0,其中C1为1是立即更新模式,为0则为触发模式;C0为1表示选择外部时钟序列,为0则选择内部时钟序列。C1,C0之后应补1位0。当片选CS变低后,系统将在每一个时钟的上升沿送进一位数据。送完最后一位数据(即第24个数据后)后片选CS变高。而当CS为高电平时,任何输入数据都无效。
MAX 5633有3种工作方式分别为顺序模模式、立即更新模式和碎发模式。其中顺序模式为默认工作模式。通过设定C1=1将MAX 5633配置成立即更新模式。立即更新模式用于更新单个SRAM的内容,同时更新相应的采样保持放大器输出。在这种模式下,所选择的通道输出会在顺序操作恢复前更新。用户可以通过设置IMMED或使C1为高电平选择立即更新模式。当片选CS为低电平时,原访问顺序被打断。输入字被存储在对应于被选择通道的SRAM中。此时DAC转换和相应的采样保持对输入串口完全透明。相应的输出通道将得到立即更新。更新后,时序将回到原来中断的SRAM地址重新开始顺序更新。立即更新操作需要占用2个时序周期,其中一个周期用来使时序控制器继续完成正在进行的操作,另一个用来进行新数据的更新。
MAX 5633的输入口为SPI接口,要实现与DSP通信,需将C5416的MCBSP0口配置成SPI口。MCBSP在结构上可分为1个数据通道和1个控制通道。表1给出了有关引脚的信号定义。DX引脚负责数据的发送,DR引脚负责数据的接收,另外4个引脚提供控制信号(时钟和帧同步)。C5416通过片内的外设总线访问串口的控制寄存器实现与MCBSP的通信和控制。
数据通道完成数据的收发。CPU和DMA控制器向数据发送寄存器(DXR)中写入要发送的数据,从数据接收寄存器(DRR)读取接收到的数据。写入DXR的数据通过发送移位寄存器(XSR)移位输出至DX引脚。同样,DR引脚上接收到的数据先移位进入接收转换寄存器(RSR)中,然后被复制到接收缓冲寄存器(RBR),RBR再将数据复制到DRR中,最后等待CPU和DMA控制器读取数据。这种多级缓冲方式使得片内的数据搬移和外部数据的通信可以同时进行。
4 硬件连接电路
MAX 5633与C5416的硬件连接如图1所示。片选CS可控制MAX 5633是否被选中。CS为低后,所有的转换开始有效。DIN为串行数据输入,SCLK为外部时钟输入。CLKSEL为时钟选择端,当C0或者该脚为高电平时,系统选择外部时钟模式,此时内部时钟模式将被关闭。所给出的硬件连接图为外部时钟模式。ECLK为外部时钟模式控制引脚,可用于控制外部时钟。RST为输入复位端。DSP的BCLK0口与D/A的SCLK相连作为MAX 5633的外部时钟,DSP的BDX0口与D/A的DIN相连作为MAX 5633的数据输入,DSP的BFSX0口与D/A的/CS相连作为MAX 5633芯片选择端。由于MAX 5633输入参考电压较多,为了尽量减小电压的波纹对其精度的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滤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