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编程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待整理] NGN之路:软交换还是IMS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27 00:06: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NGN的主旋律:网络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人们对通信的需求呈现宽带化、个性化、综合化的特征。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基于固定电话网、移动电话网和互联网多种异构网络融合,能够提供多媒体综合业务的、开放的下一代网络(NGN)体系架构逐渐形成。
  NGN是一个分组网络,它提供包括电信业务在内的多种业务,能利用多种带宽和具有QoS能力的传送技术,实现业务功能与底层传送技术的分离;它提供用户对不同业务提供商网络的自由接入,并支持通用移动性。实现用户对业务使用的一致性和统一性。NGN只是一个目标,并没有限定采用哪种技术来实现这一目标。
  语音的IP化和移动化让固网运营商陷入困境,不得不将原有网络转型为可管理的IP网,希望通过整网向IP化的演进来稳固自身的语音通信收入,并希望通过各种增值业务来扩展自己的市场空间,现在传统通信网络向IP化和宽带化的演进已经成为趋势,电信运营商迫切需要一种技术把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融合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软交换、IMS开始登台亮相。
2、IMS及其特点
  就象当初的3G一样,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论IMS,IMS全称IP Multimedia Subsystem,即IP多媒体子系统,是一种全新的多媒体业务形式,它能够满足现在的终端客户更新颖、更多样化的多媒体业务的需求。IMS是一个在PS域上的多媒体控制/呼叫控制平台,支持会话类和非会话类多媒体业务,核心特点是采用SIP协议,具有分布式特点、接入无关的特性和标准开放的业务控制接口。IMS对于运营商具有很多优势,它使运营商能更好地控制服务层,同时为运营商提供更多组件,使之可以更快集成和部署IP多媒体业务。对于用户来说,IMS能为用户提供统一的体验,而与用户的接入方式无关。目前,IMS被认为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也是解决移动与固网融合,引入语音、数据、视频三重融合等差异化业务的重要方式。全球多数运营商都认为,IMS是实现全面网络融合的必然选择,是下一代通信网络发展的方向。
  IMS之所以得到了国内外运营商的青睐,其根本原因还是来自于市场需求。众所周知,下一代多媒体融合业务已成为通信市场的发展趋势。这正与IMS不谋而合,业务驱动是网络演进的前提,技术驱动是网络演进的保证。IMS正是这种演进的技术保证。首先,IMS是一种全新的多媒体业务形式。它能够满足现在的终端客户更新颖、更多样化多媒体业务的需求,以它作为一个平台,就能够提供像现在互联网所提供的一些类似的多媒体业务的能力;其次,IMS是固网运营商与移动运营商实现网络融合的核心技术。相比较软交换更多地是把程控交换机“软”化,依旧与移动软交换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关系,IMS却因为与接入无关、支持用户漫游等特点,必然成为固定与移动融合的核心技术;第三,IMS是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间实现合作、竞争,或者是产生新的商业模式的技术手段。IMS独立于具体承载类型,可以为任意的IP通道提供从语音到多媒体数据等IMS业务接续服务,IMS还具备与传统网络的互通能力,使IMS终端与传统的移动终端、传统的固定终端间可以实现互通。
3、IMS面临的问题
  现在,不少领先的运营商已经开始了IMS的部署。但是,目前全球IMS网络主要还处于试验阶段,大部分运营商刚着手进行IMS实验,只有少部分运营商开始进行IMS商用。而且目前进行商用和实验的运营商大都集中于移动领域,只有少量固网运营商。
  IMS要大规模商用还面临很多问题。IMS业务如何定位;IMS业务平台和其它平台的关系如何处理;用于固网及融合网络的IMS标准;IMS的商业模式;IMS网络的安全问题。纵观IMS的产业链发展,在现阶段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在标准和产品层面存在,在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方面也存在。运营商或设备厂商所推行的理念也还有待商榷。
  IMS标准不成熟,在接入域、服务质量、安全保密等很多细节问题上有待完善,更重要的是IMS对固网运营商的需求理解不足,缺乏对固网业务平台和业务的良好支持。目前基于移动的IMS标准日渐成熟,而用于固定与移动融合的标准远未成熟。
  IMS采用SIP作为初始会话控制协议。按照分组业务网完备性的定义,SIP不是完备的分组业务网体系,它不涉及媒体处理层。因此它无法解决多媒体业务时间、空间的同步问题,也没有解决多点通信过程中的控制问题,而仅仅是解决了信令控制层面的问题。IMS如果不注意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就不可能成为多媒体业务的管理体系。IMS是控制层面的控制协议,是否有了控制层面的控制协议,就能进行一个好的通信呢?对于多媒体通信,肯定是不行的。
  IMS是基于TCP/IP协议的,它通过包交换的方式替代传统电信的电路交换,IMS如何防止DNS攻击,如何与互联网SIP用户协同工作,如何应对智能终端,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4、软交换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我国从2001年就开始进行基于软交换的实验,包括技术试验、业务实验和现场实验等,软交换技术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软交换的应用是固网转型的标准,在电话网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过程中,软交换意义重大,它已经成为运营商实现网络演进的重要技术手段。
  软交换除了能够降低网络初始成本和运营成本,让传统网络符合网络演进的趋势,获得新业务和新应用的机会,替代PSTN交换机,使得网络具有多种接入能力之外。其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开放、分布、简化、扁平的网络架构。
  目前软交换已经在电话网的长途和汇接层面开始引入,它的引入使基于电路交换的网络转型为基于分组交换的网络,其关键点在于其业务的提供是有序的、可控制和可管理的,不同于一般的基于IP的业务;不但使传统话音业务获得了新生,而且还能提供基于IP的增值业务,例如:视频通信—为宽带用户提供点对点的视频通信;IP Centrex—在宽带集团客户中提供短号码业务;个性化铃声;Web800—提供PC到电话的800号业务;UC业务—将企业的办公系统与通信能力结合起来提供诸如地址簿、点对点视频通信、即时信息等业务。
  在传统话音业务的支持上,软交换技术比IMS成熟。基于软交换的话音仿真业务和基于IMS的话音仿真业务是并存的,目前在国际标准领域里也是两种方案并存的,在国内话音市场上提供话音仿真业务,软交换的方案更加成熟,基于IMS的方案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事实上,不论是在标准的成熟性上还是在设备的成熟性上,IMS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它的长处在于多媒体的应用和业务的控制能力上。由此看来,至少在话音业务上,软交换比IMS更成熟一些。
5、软交换面临的问题
  在部署软交换和进行多种新业务的实验当中,软交换也面临了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业务平台的互通;CN2虽然可望基本解决骨干层的质量。但城域网还需要有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比IMS,软交换有其固有的缺陷:软交换跟IMS最大的区别在于IMS可以提供适用更多业务的应用,IMS在规划和QoS上都可以做到统一,它不仅可以做到承载和控制的分流,还可以实现用户界面的分离;而软交换是每种业务都需要有一套自己的设计。软交换在应用方面有很大的局限,在业务和应用上还很薄弱,缺乏吸引人的新业务和新应用,缺乏良好的商业模式。
6、结术语
  从目前ITU-T、3GPP、TISPAN等标准组织对NGN标准的研究来看。基于IMS的网络融合是网络发展的方向,是今后运营商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大多设备商和一些业内的专家、甚至是一些运营商都对IMS寄予厚望。认为它是运营商未来能够完全控制网络、能够应对来自互联网威胁的有力武器。
  现在,NGN还处于一个标准化制定的过程中,运营商也只是在不断地尝试和实践的过程之中,IMS在控制层面上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未来多媒体通信会日益普及的NGN来说,IMS并不能彻底解决一个承载网承载多种业务的问题。IMS还有其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因此对待它需要冷静和客观,更何况IMS的标准还未完全成熟。NGN的目标很美好,可是实现起来选择太多,岔路也不少,用户实实在在的需求才是运营商决策的关键。
  从技术上分析,基于IMS的固网和移动网的融合是可行的。但是基于IMS的网络融合,在标准上还不成熟。基于IMS的网络演进策略和运营模式还有待于继续研究。
  根据我国NGN标准化的情况,我认为要从两条路走,一个是软交换,一个是IMS,IMS并不能替代软交换在中国市场的地位。软交换的窄带域和IMS是PSTN向NGN演进的两个不同阶段,这两种技术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两者将长期共存。软交换以提供话音为主,SIP业务为辅;IMS则以提供SIP业务和未来固定和移动融合业务为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文字版|手机版|DIY编程器网 ( 桂ICP备14005565号-1 )

GMT+8, 2024-11-16 05:30 , 耗时 0.078003 秒, 18 个查询请求 , Gzip 开启.

各位嘉宾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非属DIY编程器网立场。

桂公网安备 45031202000115号

DIY编程器群(超员):41210778 DIY编程器

DIY编程器群1(满员):3044634 DIY编程器1

diy编程器群2:551025008 diy编程器群2

QQ:28000622;Email:libyoufer@sina.com

本站由桂林市临桂区技兴电子商务经营部独家赞助。旨在技术交流,请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一旦发现将做封号删号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