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编程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待整理] SoC用低电压SRAM技术介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2 14:42: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东芝在“2010 Symposium on VLSITechnology”上,发布了采用09年开始量产的40nm工艺SoC的低电压SRAM技术。该技术为主要用于便携产品及消费类产品的低功耗工艺技术。通过控制晶体管阈值电压的经时变化,可抑制SRAM的最小驱动电压上升。东芝此次证实,单元面积仅为0.24μm2的32MbitSRAM的驱动电压可在确保95%以上成品率的情况下降至0.9V.因此,低功耗SoC的驱动电压可从65nm工艺时的1.2V降至0.9V以下。

  降低SRAM的电压是SoC实现微细化时存在的最大技术课题之一。SRAM由于集成尺寸比逻辑部分小的晶体管,因此容易导致每个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不均。而且,使6个晶体管联动可实现存储器功能,因此每个晶体管的不均都容易引发性能不良。所以,尖端SoC“需要以较高的成品率制造大容量且低电压工作的SRAM的技术”(东芝半导体系统LSI业务部系统LSI元件技术开发部部长亲松尚人)。

  此次,作为满足该要求的混载SRAM技术,东芝开发出了不易受NBTI(negative bias temperatureinstability)等导致的阈值电压变化影响的晶体管技术。NBTI是指晶体管的阈值电压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印加电压及温度的影响发生变化的现象。该公司此次的技术由2个要素构成,分别是(1)控制NBTI发生,(2)控制NBTI等导致的阈值电压变动对晶体管工作造成的影响。




  在确保95%以上成品率的情况下,SRAM的驱动电压可降至0.9V




  通过向栅极绝缘膜添加Hf,控制NBTI




  通过改进硅化工艺,控制结漏导致的阈值电压漂移

  (1)作为控制NBTI发生的技术,该公司向多晶硅栅极及SiON栅极绝缘膜的界面附近添加了Hf(铪)。Hf可作为使SiON栅极绝缘膜与硅底板界面上存在的氧原子悬空键(DanglingBond)相互结合的催化剂发挥作用。由此可控制悬空键引起的NBTI现象。该技术以东芝与NEC电子(现在的瑞萨电子)的CMOS工艺技术共同开发成果为基础,于08年开发而成。

  (2)为了降低NBTI等导致的阈值电压变动给晶体管工作造成的影响,该公司使镍发生了硅化反应,并对其周边工艺进行了改进。这样,镍便会在硅底板中异常扩散,形成结漏电流源,从而控制晶体管的阈值电压随着NBTI等发生大幅变动的现象。

  东芝采用这些方法在SoC上混载了50M~60Mbit左右的SRAM,而关于DRAM,则采用通过40μm引脚的微焊点(Microbump)使其与SoC芯片层积的方法。东芝已通过部分65nm工艺导入了该方法,今后还打算在40nm工艺上沿用。东芝的亲松表示“从DRAM的容量、数据传输速度及工艺成本等方面来判断,尖端工艺最好不要在SoC上混载DRAM”.东芝的目标是“向客户提供结合最尖端的SoC技术与SiP技术的模块”.目前DRAM的最大容量约为512Mbit,东芝计划今后使1Gbit以上的DRAM与SoC实现芯片层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文字版|手机版|DIY编程器网 ( 桂ICP备14005565号-1 )

GMT+8, 2025-5-13 19:32 , 耗时 0.088395 秒, 22 个查询请求 , Gzip 开启.

各位嘉宾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非属DIY编程器网立场。

桂公网安备 45031202000115号

DIY编程器群(超员):41210778 DIY编程器

DIY编程器群1(满员):3044634 DIY编程器1

diy编程器群2:551025008 diy编程器群2

QQ:28000622;Email:libyoufer@sina.com

本站由桂林市临桂区技兴电子商务经营部独家赞助。旨在技术交流,请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一旦发现将做封号删号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