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编程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待整理] 2006年中国电信业全景发展状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3 16:55: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6年成为了历史。虽然中国电信业在2006年并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平静下蕴育着机会和脉动。本刊精选了10个中国电信业的发展事件进行了深入剖析。可以说,2006年是电信业资源整合、蓄势待发的一年。TD-SCDMA测试顺利,意味着2007年将是中国3G发展年;全球电信业并购完成了资源整合,意味着2007年竞争出现新局面;其它如IPTV、手机电视、FTTH等都出现可喜的发展局面,虽然距离大规模应用尚有距离,但都向最终雪崩式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我们有理由相信2007年中国电信业更美好!
  1. 融合推动全球电信业大并购
  2006年,可以说是全球电信业大并购的一年。可以说,这种并购重组的趋势延续自2005年,但比2005年更甚。爱立信与马可尼、阿尔卡特与朗讯、诺基亚与西门子等的大规模并购都令人关注,除此之外,小规模的并购也此起彼伏。
  设备商的整合是运营商整合的必然结果,放眼世界电信业,运营商进行整合而成为集固定、无线等为一体的综合业务提供商已经是大势所趋。在美国有SBC/AT&T/Bellsouth、Sprint/Nextel等合并,在欧洲则有Telefonica/O2等合并。这些合并促使设备商合并以加强竞争力。
  当然,运营商和设备商的并购都来源于融合的发展趋势。电信行业开始向下一代网络演进,这表现为固定与移动开始走向融合,三重播放等多媒体融合业务也开始商用。此时,运营商需要完善自己的业务组合,设备商也需要使自己的解决方案更加全面。此外,并购还有运营商和设备商在对新兴市场的开拓中,对高性价比的追逐。这样,华为、中兴通讯等中国设备商开始走上世界舞台,也促使了其他设备商联合以加强自己的竞争优势。
  除了大规模并购之外,无论运营商还是设备商也都通过小规模的并购完善自己。比如中国移动收购凤凰卫视19.9%股份以加强手机电视内容提供;华为收购港湾网络核心资产以整合数据通信产品线;爱立信收购Redback加强全IP领域的实力;诺基亚收购Loudeye进军移动音乐领域;摩托罗拉收购Tut加强自己在IPTV领域的竞争能力等都是如此。
  值得指出的是,收购的意图虽好,但能否最终心想事成还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在经过2005年和2006年的资源整合和战略准备后,2007年可以说成为这些运营商和设备商检验自己的最好一年。业界已经普遍认为,2007年将是关键的一年,将是通信业的“拐点年”。通过收购完善了自己实力的运营商和设备商们面临的竞争压力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沉重了。他们的表现究竟如何,收购到底是否成功,只能拭目以待了。
  2.国内运营商“走出去”加快
  2006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5周年。中国电信业也日益融入世界,这从国内运营商“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可见一斑。现在的中国4大电信运营商都完成了主营业务的整体海内外上市,从资本上与世界融为一体,而且2006年4大电信运营商都在国际化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3月,中国移动对位于中国香港的移动运营商华润万众完成收购,在年底随即推出了“一卡多号”以及漫游费下降等举措。此外,中国移动对跨国运营商Millicom的竞购也是2006年的焦点新闻,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表明中国移动“走出去”的信心。据悉,中国移动会在未来坚持通过并购国际化的路线,瞄准的收购对象包括印度等很多新兴市场。
  9月,中国电信(欧洲)有限公司在伦敦挂牌成立,中国电信在伦敦、法兰克福的国际网络节点也投入运营,开始开发和提供互联网增值业务,为跨国企业提供个性化ICT服务。可以说,欧洲公司的成立是中国电信“客户延伸、业务延伸、网络延伸”海外发展策略的又一次具体实践,将可以提高中国电信在国际电信行业内的综合竞争能力,提升中国电信的国际品牌价值。
  10月,中国联通获得中国澳门地区的3G牌照,这是其在获得澳门本地业务经营牌照并正式开通本地业务后的又一个重大进展。从进入澳门到获得3G牌照,联通的进展之快令人瞩目,可以说这必将对联通在内地3G发展中赢得经验提高竞争能力。
  中国网通也在2006年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国际拓展。电讯盈科股权事件可以说闹得沸沸扬扬,11月,网通与西班牙电信、电讯盈科签订策略性联盟备忘录,三方将更好地利用各自的区位优势,在IPTV、移动业务、相互间语音落地等方面进行充分合作,实现强强联合。此外,网通还与西班牙电信互购股份,双方建立起广泛的策略性联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8月10日,中国移动在纽约股市以33.42美元收盘,市值达到1325.8亿美元,超过沃达丰一举跃居全球电信运营公司市值榜首令世界瞩目。可以说,国内运营商的国际化拓展不仅可以为其开辟新的收入来源,而且还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和拓展来增强自己的品牌影响力,提高综合竞争力。2007年可以预料国内外运营商交流合作的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
  3.TD-SCDMA取得重要进展,商用前景看好
  对于中国3G市场来说,刚刚过去的2006年可以说是在平静之中积蓄力量的一年。随着3G牌照再一次推迟发放,整个行业少了些浮躁,而多了些理性与务实。不论是运营商还是设备厂商都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积蓄力量为3G进行踏踏实实的准备上来。
  特别是对于国产3G标准TD-SCDMA来说,2006年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在全国5个城市的规模测试的稳步进行,TD-SCDMA技术、产品也克服了一个个障碍,不断成熟,同时TD-SCDMA产业链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回顾这平静而又纷扰的一年里,一系列标志性的事件见证了TD-SCDMA所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进展:
  1月,信息产业部宣布TD-SCDMA为中国通信行业标准;3月,TD-SCDMA规模测试方案正式确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三大运营商分别圈定保定、厦门、青岛进行TD-SCDMA规模测试,之后北京、上海也加入到测试的队伍中来;6月,信息产业部确定21个项目为信息产业部的资助项目,其中,TD-SCDMA占据了重要位置,相关项目独占4项;10月,TD-SCDMA规模测试第一轮测试结束,从2个多月的测试情况看,第一轮测试的基础语音业务状况很好;11月,TD-SCDMA步入友好用户放号阶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12月21日信息产业部组织专家验收了大唐移动承担的“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与产品开发项目”,结论是:“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TD-SCDMA系统和终端产品的成熟,培养了一支专业技术队伍,为TD-SCDMA大规模商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
  以上结论的作出可以说为TD-SCDMA的正式商用开启了绿灯。这也使得关于3G牌照发放的传言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在时近年底的时候又再一次热闹起来,比较主流的观点之一是认为信息产业部会在2007年3月前后首先发放TD-SCDMA牌照,以使其在与WCDMA和CDMA2000的竞争中获得先发优势。毕竟WCDMA和CDMA2000在商用前都已经过了长期的规模测试,而TD-SCDMA目前测试时间和测试规模还远远不够,只有在大规模的商用测试运行中,才能更多地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
  据悉,信息产业部已决定扩大TD-SCDMA规模测试的规模,第二轮测试预计从2007年3月份开始,为期9~12个月。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视频电话、手机电视、移动接入互联网等高速数据业务;TD-SCDMA制式的HSDPA;跨运营商TD-SCDMA网络的自动漫游和资费结算,以及跨2G/TD-SCDMA网络的自动漫游和资费结算。测试规模将扩大至天津、上海、青岛、秦皇岛、沈阳、香港这6个奥运协办城市。
  其实,从目前的情况来看,3G牌照何时发放已经不再重要。业界不少专家就认为,就像当年发展小灵通那样,随着TD-SCDMA在全国诸多省市的试商用,我国的3G网络建设实际上已经拉开了帷幕,3G牌照的发放将仅仅意味着运营商可以开始3G正式运营,其与3G网络的建设并无直接的关系。完全可以先不发3G牌照,这样也可以规避因发牌而引起国外3G制式相关利益团体提出异议,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4.国内运营商转型“在路上”
  传统业务下滑,收入增长缓慢是所有固网运营商的“顽疾”,转型已经成了唯一的出路,2006年中国电信的转型业务不断涌现,转型持续深入。
  2月,中国电信推出新业务“号码百事通”,除了提升非语音业务之外,同时希望在通信服务领域建立“语音GOOGLE”的霸主地位。随后,中国电信又推出了基于中小企业客户的“商务领航”,加快了由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
  12月,中国电信再接再厉,推出国内第一个面向家庭的客户品牌“我的e家”,为家庭客户提供了全方位综合信息服务,让家庭成员可以更加自由、便利地使用电话、宽带、家庭无线上网(Wi-Fi)、小灵通、视频娱乐等多种通信信息应用。
  另一方面,网络转型为推出新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11月,中国电信软交换长途骨干网工程(DC1)完成了最终验收,它是目前覆盖全国节点数最多、用户规模最大的固网软交换项目,能够同时为话音、数据、多媒体综合型业务提供支撑,为实现固网智能化奠定基础。
  中国网通针对新业务对运营模式的颠覆、融合业务的出现、移动通信的强势,明确了“向宽带通信和多媒体服务提供商转型”的思路,通过实施“宽带”、“奥运”、“国际化”这三大战略来逐步推进企业的战略转型。
  5月,网通成立了互联网内容方面的全资子公司——宽带在线,借此整合宽带产业链,探索区别于传统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的宽带业务发展思路。同时,该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的国内首家全视频门户网站“CNC MAX宽带我世界”正式上线,标志着网通“宽带战略”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与固网运营商的困境不同,3G揭晓在即,中国移动无论从单环节竞争向价值链竞争转变,还是推广新业务、新技术,或是从增强现有网络利用率的方面考虑,也开始了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的进程。在已有短信、彩信、无线音乐等业务的基础上,中国移动相继为用户推出了一揽子实用的新业务,如手机地图、手机条码业务、手机电视、“手机邮箱”和“Blackberry”业务等,这些业务在技术方面均处于业界较为领先的地位。
  目前,中国移动正在加快手机搜索、手机即时通信、手机博客等新业务的研发与推广,积极探索,以促进公司的全面转型。
  2006年,中国联通以换标为契机,加快了由“以技术为导向,以业务为中心”向“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的步伐。
  “世界风”是联通2005年4月推出的业务品牌,一经推出即于双模手机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2006年,随着联通品牌战略的调整,“世界风”的内涵及外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开始向客户品牌转变,让用户全方位感受到联通领先的技术优势所带来的超凡业务享受。
  6月,联通隆重推出全面升级的青少年客户品牌“新势力”,从品牌的名称、标识、口号及形象代言等多维角度实现品牌的全面革新,全力打造面向年轻消费群体的通信品牌新宠。
  现在,联通拥有“世界风”、“Up新势力”、“如意通”和“新时空”四大品牌,基本涵盖了市场中各个层面的用户群体。联通相继开展了联盟活动、强化特色业务,打造和完善了品牌属性,使被赋予了新内涵的品牌深入人心。
  5.华为中兴突破世界一流运营商
  2006年,对于国内电信设备提供商来说也是不错的一年。以华为、中兴通讯为首的设备商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市场取得了突破,尤其是在世界一流运营商那里得到了认可,获得了实际的订单,这都是可喜可贺的。
  华为与沃达丰的合作就是很好的反映。9月,沃达丰和华为联合宣布推出沃达丰自有品牌的3G手机V710,这标志着华为的终端可以借助沃达丰进入欧洲市场;而且,在网络系统方面,沃达丰西班牙公司也在8月宣布采用华为的解决方案建设WCDMA/HSPA网络。可以说,终端和系统被沃达丰的认可标志着华为进入世界一流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行列。
  华为进入日本3G市场又是一个很好的例子。7月,日本创新型移动运营商eMobile选择华为作为其3G设备的供应商,建设WCDMA和HSDPA网络。众所周知,日本是对产品质量要求最高,对供应商的综合能力要求几乎苛刻的市场。此次合作证明了华为可以依靠对研发的持续投入,满足日本这一高要求的市场对质量和可靠性的最高标准。
  中兴通讯与英国电信在3G电视手机方面的合作也令人关注。合作的内容包括:英国电信投资与中兴通讯合作研发DAB-IP制式电视手机,中兴通讯分阶段向英国电信提供DAB-IP电视手机。这是中兴手机与全球排名前10的电信运营商的又一次重大合作,标志着中国国产手机进一步深入欧洲高端手机市场。此外,中兴通讯还在年底赢得美国移动运营商ClearTalk的CDMA2000设备订单,为其提供CDMA2000 1x EV-DO Rev.A的全IP解决方案,进入了美国市场。
  华为中兴等设备商的国际化拓展可以说成绩非凡,海外市场在他们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以华为为例,全球最大的50家网络运营商中有28家是华为客户,今年其销售收入有望达到110亿美元,海外收入比例高达65%。国产手机厂商的出口业务也是如此,例如波导去年手机出口611万台,增势迅速。随着中国日益融入世界,设备商国际化拓展的步伐也将更大。
  6.WiMAX:美好的2006年
  “2006年对WiMAX来说是非常美好的一年。技术不断成熟,产品相继推出,网络建设规模逐步增大,而且不少国家的用户陆续已经开始享用WiMAX服务所带来的美妙体验。”这是英特尔执行副总裁马宏升在“WiMAX 2006全球峰会暨展览会”上说过的一句话,对WiMAX的2006年做了很好的总结。目前,WiMAX论坛成员的数量已超过400个,网络部署(包括试点和商用)超过250个,对于一个技术上的后来者,这个成绩的确是了不起的。
   2006年,有关WiMAX的3个重要事件是必须要提的。
  首先是全球首个移动WiMAX网络在韩国实现商用。服务区域最初仅限首尔部分区域,以及与首尔地铁相连的近郊京畿道城南市盆唐地区等,以后将逐步扩大到首尔市全境及相邻地区。最初的支持终端仅限PC卡,随后推出WiMAX专用PDA和内置WiMAX的笔记本电脑等。所提供的服务有:除实现宽带接入的服务外,还包括VoIP、个人电台、视频会议、在线游戏以及博客等。这个由韩国电信推出的商用网络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它向世人宣告,移动WiMAX并不是“神话”,同时也给了业界以极大的信心。
  其次是美国著名电信运营商Sprint-Nextel宣布将在未来几年投入30亿美元利用WiMAX技术建设自己的4G网络,并希望在2008年,让1亿美国用户可以用上移动WiMAX个人无线宽带业务。此举让无线通信界为之一振,更触动了3G阵营的敏感神经。3GSM的演进会因此加快,高通的高额专利费也可能因之而有所松动。另外,4G时代,是属于WiMAX还是HSPA?这一问题也将因Sprint的4G计划而变得更加迷离。
  还有一个便是英特尔发布支持“IEEE802.16-2004”和“IEEE802.16e-2005”双模基带处理芯片——LSI WiMAX Connection 2250,并宣布将立即进入量产阶段。该芯片首次提供双模支持,能够将固定与移动WiMAX网络相连,可帮助设备制造商以极具吸引力的价位提供客户端设备,同时服务提供商也能在网络升级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我们知道,英特尔的鼎力支持是WiMAX取得成功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双模芯片组的发布,对于既有WiMAX网络的演进和包括运营商的投资有着重要的意义。有理由相信,双模芯片的量产之时,便是WiMAX规模商用之日。
  WiMAX的先进性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也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是其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取得顶级运营商的信任,如何解决频谱获得和局部统一的问题,都是WiMAX在未来一段时间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7.IPTV:痛苦并快乐着
  2006年对于IPTV产业来说可以说是喜忧参半。
  首先说喜。去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出了4张全国性IPTV牌照,10张地方牌照,这对IPTV的发展是个利好消息,也一定程度说明了国家推广IPTV业务的决心。另外,中国网通的哈尔滨模式和中国电信的上海模式的成功让业界欢欣鼓舞,重拾信心。据悉,哈尔滨IPTV用户数已突破10万户,而上海仅用了几个月,用户数就突破6万,增长速度之快令人惊讶。在“2006IPTV中国峰会”上,中国网通副总工程师左风曾透露,鉴于哈尔滨模式的成功,中国网通将重新启动北京IPTV项目,除此之外,还将陆续开通5个城市的IPTV试验网。也正是在这一年,IPTV标准正式被提交信息产业部。所以,如果把2006年看作是IPTV的“破局之年”也不是没有道理。
  电信与广电的合作,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以及具体业务的深入细化,使IPTV在竞争与合作中得到发展。作为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将来电信运营商必将全力投入IPTV产业的打造上,进一步拓展IPTV内容,尤其是以远程教育、网络游戏、信息服务等以互动性为特色的增值业务。当然,也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会接受IPTV这一新生视频服务模式并喜爱上它。
  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国的IPTV产业面临主动不确定性。首先从IPTV本身来看,相关部门依然没有出台一个统一的标准,尤其是音视频编解码标准,这不利于成本的降低和产业的规模化。业务内容除了VOD外,与传统电视没有什么区别。特色应用的缺失对IPTV的发展极为不利,用户退网现象便是说明。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IPTV只能是流于形式。另外,运营商现在依然无法找到一个能够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无论上海模式还是哈尔滨模式只是局部的,你也可以说它是“实验室模式”,都无法真正发掘用户的消费潜力。而且,在用户拓展上,个别地方过于依赖非市场化的行政手段,这同样是一个巨大的隐患。还有一点就是,IPTV的发展必将受到数字电视整体平移的无情冲击。
  在谈到IPTV发展之忧时,有一点不能不说。就是广电企业与电信企业之间微妙关系。尽管广电与电信在IPTV的发展上总体上采取了合作态度,但是矛盾会始终贯穿IPTV的全过程。
  对于电信而言,如果能藉IPTV业务将宽带扩展到4亿电视用户,那便意味着滚滚财源,所以电信运营商将IPTV视作是其发展宽带业务的最佳切入点。而拥有IPTV牌照的广电也想利用IPTV来向宽带接入市场渗透以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数字电视是广电目前的必须要完成的首要“政治任务”,所以他们无暇也没有实力两线作战。电信当前所开展IPTV业务均以直播和点播为主要业务,这无疑对广电企业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挑战。如果现在任由电信企业发展IPTV业务,那么广电企业很有可能不仅在IPTV这出大戏上跑跑龙套,自己长期固守的电视业务也有可能被蚕食。所以,为了保护自己,广电很有可能将IPTV定位成数字电视的补充形式,并希望通过控制内容源来限制IPTV的发展。就现在的产业环境来看,无奈的IPTV只能在痛苦中快乐着。
  8.FTTH:走有特色的中国之路
  从最早提出FTTH概念的那一天开始,人们就相信FTTH是实现“三网合一”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利用FTTH可同时向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视频三类业务,是实现宽带接入的最理想方案。但由于价格昂贵、缺少业务需求使得FTTH一直很难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人们心中可望而不可及的美丽蓝图。 在经历了1978年和1995年的两次发展契机的积淀后,现在FTTH已进入第三次发展浪潮,全球宽带用户数目最高的4个国家(中国、美国、日本和韩国)中,除中国外,都在大规模发展FTTH。根据日本总务省最新的数据显示,日本国内的FTTH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了700万。另外,虽然,欧洲国家的FTTH虽然远远落后于日本、韩国和美国等国家,但是在2006年,很多欧洲国家也逐步开始发展FTTH。
  在国内,由于市场需求不是非常强烈,所以FTTH发展的不温不火。应用场合也有限,主要是高端住宅小区。但是,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自从2005年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相继组织了FTTH测试后,2006年FTTH有了可喜的进展。以国内著名的光通信企业烽火通信为例,该公司在2006相继承建了北京网通昆仑公寓、上海电信汤臣高尔夫别墅区、武汉电信的当代国际花园以及安徽网通EPON工程等多个FTTH项目。国内FTTH市场的逐渐升温有两个基本驱动,一个是以IPTV为代表的多媒体宽带业务的兴起,一个是FTTH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不断降低。
  由于我国电信运营商在铜缆资源上的巨额投入和FTTH偏高的部署成本,再考虑到我国经济水平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在FTTH的部署上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盲目拷贝国外经验。深圳市首迈通信技术有限公司CEO黄河振在我国发展FTTH的问题上谈过自己的几点意见,非常有价值。
  FTTH业务提供应循序渐进,避免FTTH技术风险。在FTTH发展和推广初期,光纤与铜质缆线共存是必须的,光纤与铜质缆线的共存能使用户和电信运营商有效避免FTTH的技术风险,尽早享受FTTH新接入技术带来的便捷和高带宽,而当三网合一接入设备成本能够被接受和行业壁垒消除的时候,可以随时升级光纤设备,实现FTTH全业务接入。
  选择适合我国的FTTH接入技术。目前,FTTH接入技术主要有两大类:基于无源光网络(PON)接入技术的EPON和GPON,基于小区有源交换点对点Fiber P2P接入技术。根据我国住宅小区的特点,结合PON和P2P接入技术各自优势和缺陷,选择小区有源交换点对点(P2P)技术更符合我国国情。
  正确选择目标市场作为推广的突破口。众所周知,目前FTTH的设备价格还非常高昂,而国内不少城市,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ADSL和基于5类线的LAN宽带接入月使用费已降到50元人民币以下。所以,在我国推广FTTH应用,除开发低成本的FTTH接入技术与设备外,还应该把市场推广的突破口选择在如别墅区、高档住宅区和高级写字楼(FTTO)等目标市场。
  政策扶持。目前很多支持和看好FTTH发展人士寄希望政府扶持,特别是资金扶持,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这有违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政府应对FTTH接入网络建设进行规范,打破电信业务垄断和消除行业壁垒,同时政府部门可以积极使用光纤到桌面(FTTD)接入技术来推动FTTH发展和普及。
  中国Web2.0机遇与风险并存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逐步升温,网络产业的价值逐步回归,Web2.0成为新一轮互联网产业热潮的发展标志和趋势的总称,众多新技术(AJAX、OPEN API、RSS等)开始大规模应用于互联网;新的应用(Blog、网摘、SNS等)不断普及。中国Web2.0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精英”和“草根”们相继成为博客一族,成千上万的年轻人纷纷涌向中国版的MySpace和YouTube。
  博客已然成为最受欢迎的Web2.0的应用,受到广大网民的追捧,商家也从博客海量的点击率中看到了无限商机。为了早日占领潜力巨大的中国博客市场,雅虎、微软和谷歌等公司从2005年初就开始为中国用户提供中文版的博客服务,而中国的企业也凭借本土优势,除了一些专营博客托管的网站外,新浪、搜狐、网易、百度等几大门户网站也相继推出博客频道。2006年2月13日,影视名人徐静蕾个人博客点击率超过1000万,标志着以博客为主要代表的Web2.0应用继2005年迅猛发展的后劲,达到了高潮。
  然而好景不长,Web2.0网站没有定型的盈利模式,业务收缩转型;博客网、中搜网、大旗网、猫扑网相继宣布裁员,让业界对Web2.0的狂热开始降温。
  中国互联网的“精英”和“草根”们开始深入探讨Web2.0的价值。
  一方面,Web2.0的成功依赖于自身的新特点,相比于Web1.0等技术,做到了以下几方面的创新:首先,Web2.0的核心思想是以用户为中心,所有应用模式都是为了满足互联网用户的需求;其次,Web2.0采用全新的数据推送方式,增强了互动性,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订阅相应的内容,网站也可以根据用户的习惯推送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再次,Web2.0提出了开放的复合数据,允许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网站内容混搭和重组,进而创建出全新的内容。
  Web2.0的创新应用模式更个性化,在互动性融合方面更能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能够开拓更广阔的商业、娱乐、生活等平台空间,将成为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Web2.0网站的规模不足以支撑一条产业链,Web2.0的公司大都是产业链上的一环,规模和影响力都有限的公司,能影响产业的发展,但是却无法摆脱产品单一的困境;同时面临生存和可持续创新的挑战,在人力、财力、影响力方面都无法有效挖掘并利用Web2.0模式所积累的信息价值。因此,Web2.0网站不断积累用户和流量,获得进一步的融资或者被收购,才能更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和个人创新所创造的价值。
  2006年10月,从大洋彼岸传来:谷歌公司以16.5亿美元的天价收购视频娱乐网站YouTube,令互联网界震惊的同时,也将对中国Web2.0大发展和最终归宿具有宝贵的启示意义。
  手机电视有望成为通信和广电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虽然中国移动早在2年多前就开始在国内测试手机电视业务,但手机电视成为整个通信行业和广电行业关注的焦点还是2006年的事情,无论是运营商、设备厂商,还是媒体和普通用户都对手机电视倾注了极大的热情。而客观上一系列标志性事件的发生也为这一热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首先是在6月8日,借德国世界杯足球赛开幕的东风,中国移动与上海文广旗下的新闻传媒集团和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了“2006世界杯中国独家手机电视开播仪式”,推出国内基于DMB技术的首个数字广播手机电视业务。据Informa Telecoms&Media预测,世界杯期间,移动电视广播服务为运营商总计带来了数亿美元的收入,而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时,移动电视服务将真正发展壮大起来。因此,中国移动此举也被看作是其在为明年奥运会期间推出正式的手机电视服务进行预演。
  广电行业也不甘寂寞,12月11日,CCTV手机电视高调开通,包括广电总局、信息产业部的主管领导,以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高层和CCTV台长赵化勇共同“点击”开通CCTV手机电视业务。手机用户可以通过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和中国联通的视讯新干线进行手机电视业务的开通和注销。
另外一个对我国手机电视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就是,10月24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正式颁布了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标准(CMMB)(即通常所说的手机电视标准),标准于11月1日起实施,CMMB包含了传输技术、视频、音频、信道传输、协议等组成部分。
  而在刚刚结束的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泰尔网主办的“2006中国通信产业十大关键词”评选活动中,手机电视挟2006年大热之势首次入选,则为手机电视的2006年之旅划下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尽管业界也承认手机电视目前还面临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但这并没有妨碍大家对其未来市场前景所抱的乐观态度。Informa Telecoms&Media就预测,未来5年内手机电视市场将真正壮大起来,至2011年全球手机电视用户将达2.1亿;IMS研究公司的预测则更加大胆,在其最近发布的“全球移动电视市场全面分析报告”2006版中,这家机构指出,在DVB-H等技术的推动之下,从现在到2011年,手机数字电视市场的增速将每年超过50%。到2011年,手机电视用户将达到5亿人。
  这种乐观情绪也“传染”到了国内的产业界,比如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新技术新业务研究部主任庾志成在点评我国手机电视未来发展时就指出,我国手机用户到2006年底已经达到了3.9亿,而我国拥有电视机的家庭已经达到3.5亿左右,两者的结合,必将产生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电信研究院的研究表明,2011年我国的手机电视业务用户将会接近全部移动用户的8%,达到5000万左右,手机电视的业务市场规模将达到 200亿人民币以上。因此,手机电视业务将有望成为拉动我国移动通信和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文字版|手机版|DIY编程器网 ( 桂ICP备14005565号-1 )

GMT+8, 2024-9-25 12:29 , 耗时 0.089425 秒, 20 个查询请求 , Gzip 开启.

各位嘉宾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非属DIY编程器网立场。

桂公网安备 45031202000115号

DIY编程器群(超员):41210778 DIY编程器

DIY编程器群1(满员):3044634 DIY编程器1

diy编程器群2:551025008 diy编程器群2

QQ:28000622;Email:libyoufer@sina.com

本站由桂林市临桂区技兴电子商务经营部独家赞助。旨在技术交流,请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一旦发现将做封号删号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