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编程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待整理] 基于IP承载的No.7信令网组网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3 16:46: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信令网需求来自于3个方面。首先,随着移动用户数量日益增加,业务日新月异,移动网的信令协议也由原来支持基本语音通话ISUP(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和移动管理MAP(移动应用部分)协议,发展到移动智能网CAP(CAMEL应用部分)、移动分组域GPRS MAP和软交换BICC(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等协议,所产生的信令量也随之高速增长。其次,整个通信网正向着分组化演进,WCDMA R4版本引入软交换的思想,实现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分离,MSC(移动交换中心)分解成了MSC服务器和MGW(媒体网关),CS(电路交换)域采用IP作媒体承载。作为业务支撑网的七号(No.7)信令网的传输承载技术也应与时俱进。再者,传统PSTN、GSM信令网虽然运行稳定,但由于设备使用年限长,故障率逐年升高。甚至个别厂商设备对设备已不提供支持,这些设备处理能力已不能适应新的业务发展需求,面临改造和淘汰的压力。但IP网承载信令也面临许多问题,需要加强研究。
1、IP信令网的优点
  顾名思义,IP信令网是指利用IP作为承载技术来传送信令消息的网络。IP信令网与TDM(时分复用)信令网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带宽优势
  IP信令网采用以太网接口,进一步提升信令传输能力。同时信令承载在IP网,将降低信令网的传输成本。
  (2)组网优势
  信令在IP网上传送,可以减少信令网组网复杂程度,提高信令传送效率。
  (3)符合业务和平台发展趋势
  No.7信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将为移动通信的重要协议。目前很多移动业务通过No.7信令接口查询用户或移动信息。业务平台以服务器为主,一般都具备IP接口。采用基于IP信令技术,将降低业务开发与移动网整合的成本。
  (4)与IP网络融合
  向IP融合是网络发展的大趋势,移动网的分组域、R4电路域以至未来的IMS(IP多媒体子系统)业务均采用IP为传输技术。因此,信令网从TDM过渡为IP,将进一步减少TDM传输资源,统一网络传输技术和结构。
2、SIGTRAN协议
  IP信令网的信令协议称为SIGTRAN(信令传送)协议。SIGTRAN的协议体系一般由3部分组成:
  ●通用的信令传送协议——SCTP(流控传送协议),支持信令传送所需的通用且可靠的传送功能。SCTP是传统TCP的一种增强形式,支持多个并发的数据流,每个信令点可以与多个IP地址捆绑,信令点之间可以建立多个SCTP的偶联,从而保证信令在IP网上可靠地传送。SCTP完成的功能有:偶联的建立和释放、流内消息的顺序递交、用户数据分段、消息证实和避免拥塞、数据块的捆绑、分组的有效性验证、通路管理功能。
  ●No.7信令适配层。适配层支持特定的原语,为No.7信令应用层提供服务。信令适配层有M3UA(MTP-3用户适配协议)、M2UA(MTP-2用户适配协议)、M2PA(MTP-2用户对等适配协议)和SUA(SCCP用户适配协议)等。
  ●标准的IP传送协议。
3、IP信令网组网关键问题分析
  对于信令网的组网主要考虑的问题有:IP STP(IP信令转接点)互联协议栈、IP信令网所承载的业务、网络结构。
  3.1 IP STP互通协议选择
  IP STP之间的互通由SCTP提供可靠的传送,适配协议主要在M3UA和M2PA之间进行选择。
  M2PA完成No.7信令链路和IP实体的映射支持MTP3/MTP2原语和SCTP流管理,支持MTP2的功能,允许MTP3的功能保留,使任何两个No.7信令点之间可通过IP网络完成MTP3消息的处理和信令网管理功能。使用M2PA的信令网及协议堆栈如图1所示。

图1 使用M2PA协议的IP信令网结构

  M3UA用于传送MTP3用户部分的适配协议,M3UA和上层用户之间使用的原语同MTP3与上层用户之间使用的原语,支持传递MTP3用户消息,底层使用SCTP所提供的服务。M3UA实现MTP3网络管理功能的互通,但M3UA协议不是对等层协议,客户端的M3UA需要对MTP3的上层进行处理。而MTP3是对等层协议,没有所谓的客户端、服务器的方式。使用M3UA的信令网及协议堆栈示意如图2所示,3GPP把M3UA作为IP信令点(如MSC服务器、HLR、SCP)需要支持的SIGTRAN协议。

图2 使用M3UA协议的信令网结构

  M3UA与MTP3信令消息处理部分功能相似。区别主要在于链路管理、信令路由管理、用户管理。链路管理方面M3UA不支持链路的倒换倒回处理,因此当M3UA链路故障时,可能出现消息丢失和错序。路由管理方面M3UA的路由管理消息并不支持将宽带AS(应用服务器)的状态通知到其他AS。用户管理方面M3UA虽然也有数据用户部分不可达消息(DUPU),但是由于消息中没有目的地参数,且M3UA协议主要应用于对窄带接入后宽带直接落地消息的处理。从协议的描述来讲,M3UA不支持宽带的下一跳处理,因此该消息无法支持下一跳。对这几个方面MTP3都有全面的协议保证。
  M3UA是一种落地协议,主要是针对SG(信令网关)应用设计的,只能进行一跳的信令转接,适合作为IP信令点边缘接入协议。基于M2PA的IP信令链路,通过MTP3提供基于链路的信令网管理功能,支持信令链路的故障倒换功能,在网络管理、安全冗余等方面具有优势,更适合作为IP STP间的SIGTRAN协议。
  3.2 BICC协议的承载方式
  信令网的主要功能就是传送呼叫控制信令BICC/ISUP和MAP/CAP消息,MAP/CAP寻址主要是DPC+SN或GT方式,BICC局间寻址是基于本局对号码及相邻局路由的分析结果。R4网中呼叫控制协议采用BICC,引入CMN(呼叫协调功能)功能完成呼叫控制信令的汇接和重新选路,CMN不具备BCF(承载控制功能)。换句话说,CMN可以看成信令网中的节点,而不是话务网中的一部分。对于BICC,在实际的组网过程中应着重探讨两个方面:BICC信令是否有必要经过IP STP转接和IP STP是否要具备CMN功能。
  第一种方式是引入独立的TMSC服务器,由TMSC完成CMN功能,TMSC和MSC直联,BICC通过TMSC完成汇聚和路由,MAP/CAP通过准直联链路由IP STP完成汇聚和路由。此时BICC可以在M3UA上承载,也可以在SCTP上直接承载,使用SCTP承载可以减少一层协议处理,提高处理效率。第二种方式是引入独立TMSC服务器,但TMSC/MSC通过IP STP准直联,BICC的汇聚和路由由TMSC负责。第三种方式是IP STP和TMSC功能合并,也就是IP STP具备CMN功能,TMSC/MSC通过IP STP准直联,BICC的汇聚和路由由IP STP负责。
  方式一,BICC协议直接发生在软交换节点之间,端到端处理,信令时延小,IP信令网负荷低。但这种方式每个节点间都需要建立偶联,因此偶联数相对较多。但目前的节点容量都比较大。且MSC服务器数量不多,因此采用直联方式增加的偶联数并不多。
  方式二,BICC经过IP STP转接后会带来更长的时延,同时STP的负荷也相对增加,带来的好处是MSC服务器可以利用原有和IP STP的偶联,不需增加新的偶联。
  方式三的优点是不再需要独立TMSC,减少了网元;MSC和TMSC(CMN)相当于直联,接续时延小,偶联数也相对较少。但IP STP需要增加CMN功能完成BICC的路由,这对IP STP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还没有IP STP设备支持此功能。若要实现此功能STP的复杂度会增加,处理负荷也会大大增加。导致MSU(消息信令单元)转发能力和GTF(全局码翻译)能力下降。
  各类方式的优缺点比较见表1。
表1 BICC传送方式优缺点比较

 优点                           缺点         

方式一IP STP负荷小,接续时延小偶联较多                 

方式二偶联少STP负荷大,接续时延大                          

方式三不需TMSC,接续时延小,偶联少STP要求高,STP负荷大

  综上所述,采用方式一较为合适。跨区域的BICC呼叫,BICC信令先从MSC服务器直连到本区域TMSC/CMN,本区域TMSC/CMN再呼叫下一节点(其他区域的TMSC/CMN)。因为BICC直接发生在软交换节点之间,端到端处理,提高传输效率,可以降低IP信令网的负荷。
  3.3 网络等级结构
  从网络等级层次上看。信令网组网一般采用二级结构或三级结构。二级结构是信令网由SP(信令点)、STP构成,三层结构就是SP、LSTP(低级信令转接点)、HSTP(高级信令转接点)构成信令网。
  在二级结构下,STP可分省/大区设立,STP之间组成网状网,同时SP之间也可设立直联链路。省内/区内信令业务由直联链路疏通。省际/大区间信令业务由准直联网疏通。这种结构适用于大容量、少节点网络。
  在三级结构下LSTP分省/地区设立,HSTP设立于大区中心,HSTP之间组成网状网。省内、省际信令业务都由准直联网疏通。这种结构适用于网络规模大、节点多的网络。
  二层结构的主要优点是结构层次少,信令转接次数相对三级结构少,因此信令的转接时延也小。缺点是扩展性较差,对于大型网络支持的力度有限。它与目前的TDM信令网的结构不一致,不利于固定、移动信令网的统一组网。
  三层结构的主要优点是结构和目前的TDM信令网的结构一致,利于信令网的统一组网。该结构网络扩展性好,但结构层次多,省际通信时信令转接次数相对二级结构多,因此信令的转接时延大。二层结构和三层结构的优缺点比较见表2。
表2 二层和三层结构的优缺点比较

 优点                            缺点

二层结构结构简单,转接少,时延短扩展性差,不能融合传统信令网

三层结构扩展性好,与传统信令网结构一致,容易融合转接多,时延稍长

  采用何种结构主要取决于3个因素:信令时延要求,设备能力和业务量,传输成本。
  根据信令网技术体制(YDN113)和ITU相关规定分配到国内段的端到端的时延指标包括GT翻译时全程信令时延,在正常负荷下应满足平均消息时延低于430 ms,95%的消息时延低于670 ms的要求。
  IP信令网也应该要满足这些要求,就需对信令网结构提出要求。信令传送时延主要来自于STP/SP设备的信令处理时延线路发送时延和传送网时延。对于传送MAP/CAP这类与电路无关的消息的STP设备处理时延是55-155 ms,这个时延和所采用的传送技术无关,所以对于IP信令网STP信令传送时延和UDT消息处理时延和TDM信令网是相同的。这两种传送技术在时延上的差异主要是线路发送时延和传送时延。因为IP带宽大,线路发送时延可以忽略,而TDM用64 kbit/s带宽链路作承载,会产生一定的时延,但主要差别还是在IP传送时延,优质IP网的传送时延一般为50 ms左右。为IP承载转发带来时延的是中间路由器、IP交换机等设备,核心部分采用高端路由器,可以认为基本没有什么时延,而TDM中传送时延是可以忽略的。TDM承载网和IP承载网在线路发送时延和传送网时延方面的差异见表3。因此如果保证与TDM相同的时延,则必须保证路径低端路由器、交换机的处理时延。由于IP传送时延大于TDM传送时延且信令在IP网络上传送的时延还受到其他因素(如丢包、抖动、误码)的影响,有较大不确定性,因此IP信令网的等级应尽可能减少。以避免时延过大。在二级结构下,可以满足时延要求。
表3 TDM与IP传送时延差异

 TDM承载网(ms)      IP承载网(ms)

传送网时延           可以忽略50

发送时延N×0.125(MSU字节数)         可以忽略

  从传输成本来说,传统TDM由于建设时间早,当时长途传输成本高,故而不得已采用三级结构信令网,而现在传输成本已大为降低。另外目前设备能力提高很大,完全可以处理高流量信令。以500万用户规模为例,假设用户语音忙时话务量为0.02 Erl,平均通话时长60 s,忙时收发短消息数0.5条,用户更新次数0.2次,那么除BICC以外的总信令流量在16 000MSU/s左右。按照STP设备规范的能力要求MSU处理能力不低于80 000 MSU/s,即使SP之间全部采用准直联链路疏通信令流量,STP能力也完全可满足应用要求。
  综合各种因素,组建信令网采用二级结构较为合适。因为减少一级STP不仅减少了STP转发时延,也减少了IP承载网引起的时延。
  3.4 组网方案
  3G信令网的建设应从业务需求、全网业务量大小、交换和IP网络结构、信令点数量、网络成本、运行维护、平滑过渡等方面进行综合计算和分析。综合以上分析,采用如图3所示的二级结构信令网。

图3 IP信令网组网

  在3G网络的建设初期,可以在大区为中心设立独立IP STP,省内SP之间设立直达链路,省内MAP/CAP信令首选直联链路,省际信令话务通过SP与大区IP STP准直联链路疏通。省内采用DPC+SSN寻址方式,省际采用GT寻址方式。BICC信令通过MSC之间或MSC和TMSC之间的链路疏通。同时各大区的IP STP也是和传统TDM信令网互通的关口STP,也就是IP STP与传统TDM信令网的HSTP设置链路,保证和传统信令网的互通。当网络规模扩大后,可以在业务量大的省设立独立IP STP,但省内IP STP可不与HSTP互通,信令互通仍通过大区中心IP STP,以减少数据制作和管理成本。如果网络进一步扩大,各省都可以设立独立IP STP,全国IP STP之间构成网状网。
  为保证信令网质量,IP承载网除保证一定的传送时延(小于50 ms)外,应把丢包率、差错率和抖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当整个IP路径上存在丢包、差错、抖动时,会加大STP的转发时延。其中丢包和差错对信令传送时延的危害更大,因为它们会引起信令重发。因此像信令传送这种实时业务要求高的业务丢包和差错应小于1×10-3和1×10-4。
4、结束语
  TDM信令网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已有相当成熟的规范,如YDN 113 GSM No.7信令网技术体制。相对TDM而言,IP承载信令具有很多优点,同时也带来很多新的问题,如QoS、时延、组网等,原规范中的某些规定可以继承,但很多规定也不再适合。本文对IP信令网组网给出一些建议,希望运营商在规划和构建IP信令网时,充分考虑IP的特点及运营质量要求等方面问题,建设一个经济、技术上最令人满意的信令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文字版|手机版|DIY编程器网 ( 桂ICP备14005565号-1 )

GMT+8, 2024-9-25 08:28 , 耗时 0.169490 秒, 18 个查询请求 , Gzip 开启.

各位嘉宾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非属DIY编程器网立场。

桂公网安备 45031202000115号

DIY编程器群(超员):41210778 DIY编程器

DIY编程器群1(满员):3044634 DIY编程器1

diy编程器群2:551025008 diy编程器群2

QQ:28000622;Email:libyoufer@sina.com

本站由桂林市临桂区技兴电子商务经营部独家赞助。旨在技术交流,请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一旦发现将做封号删号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