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编程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待整理] 企业转型与NGN在中国的推进与实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3 17:01: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场的精英确实有很深厚的早已。NGN分成新一代网确实更好一些。新一代,下一代方面没有一个定式,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观点,希望在会上争起来。我这里有一个问题,是问侯教授的,交教授目前搞P2P的论坛,大家对P2P的事情很感兴趣,P2P的免费午餐能吃到何时?P2P下一代网的解决方案是不是免费的午餐?能长久吗?
侯自强:
P2P最充分的发挥了互联网的潜力,它是一种技术,不是运营模式,所以并不是P2P就是免费的。现在英国的BBC用P2P分发它的内容,不给钱是拿不到的,这个没有直接的联系。现在有谈到盗版就想到BT,谈到BT就想到P2P,这是一个误区。P2P最充分地发挥了互联网的效果,互联网从本质上说,就是对等连接的东西,用路由器把局域网连起来,最早的模式就是这样的。只是在引入了外部结构,有了网站之后,内容开始在网上集中起来,所以我们更多的感到中央的服务器。中央服务器带来了服务器的瓶颈和网络接口的瓶颈。随着P2P的发展,我们又回归到对等连接的时候,每一个节点既是客户机又是服务器,这时就使网络的流量更平衡,应该讲提高了网络的利用效率。如果说互联网的模式是什么,互联网是不是永远是免费的?也不能说这个话。P2P和互联网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这是同一个性质的。
主持人:
侯教授给出了一个回答。今天P2P实际上对现在互联网尽力而为的主动出击。什么道理呢?P2P本身是一种技术,这种技术哪里都可以用,但是它目前用在什么地方呢?因为现在的网络条件实际条件并不是很理想,怎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呢?可以通过多条途径把信息分过去,针对目前的网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互联网是这个状态,所以用P2P这个技术这么做。未来当网络结构变了,各方面的情况变了,P2P的技术怎么用?比如SKIPE,消耗了大量的网络资源,传到每个点。P2P本身的技术和后面的应用完全不一样,这和免费午餐没有很大的关系,现在因特网提供免费午餐,午餐越好就越好。
侯自强:
P2P网就是典型的承接网,保证底层没有任何变化。实际上最大量的试验是P2P的试验。GENI的几个人都是干P2P的。今天他们把问题提的更高,把互联网的安全性放在首位,但是我们看到GENI的目标中没有QoS,它把网络的安全性、鲁棒性和无线的融合放在首位,为什么?这就是一个理念的差别。电信的理念是希望通过中央系统的控制,保证端到端的资源来解决。而P2P的思路是动态调动网络资源,这条路走不通走那条路。GENI今天没有说出来,只是说的不足和我想怎么做,为什么叫GENI呢?根本说不出外来是怎么样的,先搞环境做实验,第一步是建实验网,而这个实验网的基础架构思想和P2P很像,信息分片,每个节点的资源分成片,你可以通过管理系统调动每个片,形成一个专门的网,这都是一个架构重叠网的思路过来的。这些思想的精髓,很可能会用到虚拟网。我一直琢磨这两个思路,集中控制的QoS和分布调动网络资源的QoS,可能是目前发展的两个不同思路。
主持人:
目前中国在上软交换,IMS也在说,对一个运营商来说,未来到底怎么演进?请刘院士阐述看法。
刘韵洁:
因为软交换和IMS从电信企业来讲,确实面临着一个决策,首先从移动来考虑,中国的3G还没发放。如果今年年底发放,明年大规模部署3G网络,网络通过软交换还是上IMS?我认为这是所有有3G牌照的运营公司都必须面临着的决策。当然最稳妥的办法是先通过软交换,把承载和控制分离起来,这是最稳妥的办法。但是这个办法我个人的看法,因为IMS的技术发展很迅速,国外这些技术已经在商用。如果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有没有可能直接上IMS?我认为值得运营公司去考虑。究竟选择不选择冒这个风险?这是每一个电信运营公司的问题,我提出这个问题有两条路可以走,并不是必须要通过软交换再过渡到IMS。我们不能等着别人都把热馒头蒸好了,我们再去吃现成的,一些标准、风险我们都不敢承担,尤其是电信运营公司敢在这方面冒一点风险,过渡一些可能要跨越的阶段,对我们的技术创新,对国内的电信设备制造商会有好处。当然这里确实有风险,通过分组域把业务的业务取代,对WCDMA来讲,要做那么大的VoIP,肯定有风险,但是这个风险能不能在控制范围之内?我1999年在联通,跟张总一起,他那时是负责标准的,做过全国很大的VoIP,当时技术的成熟程度没有现在IMS的成熟,R5、R6的版本已经终结,标准应该说基本成熟,不是一个问题,剩下的问题我认为是可以控制的。因为现在国内铺天盖地的舆论就是软交换必须经过的阶段,IMS是未来的事情,我只是提醒大家,在这个问题上有两个方案选择,并不是几个方案。当然方案要有一定的条件,要上IMS,WCDMA必须具备部署IMS的条件,否则通不了很多语音,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就可以上IMS,当然还有很多问题,但是最主要的能不能把VoIP做大,我认为这个问题,实际上中国已经在固网方面尝试过风险,我认为都是可以控制的。我主要是想提醒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主持人:
下面的问题问朗讯的何博士,和IMS直接有关系。目前从朗讯来说,软交换也是朗讯提出来的,IMS也是朗讯提出两的。朗讯提出了软交换,又放弃了,又搞IMS。从中国国内的情况看,软交换也做了,而且也成气侯了,IMS正在做。有一个问题,对中国来说确实面临一个问题,有一个软交换的系统,成熟的系统,又有IMS将来要看的,IMS系统到底是不是终结系统,还是只是一个过渡系统?IMS的设计思路未来是不是还要变?IMS到底能做多少事情?
何其锐:
关于我在我的报告里也说到,IMS就在今天,很多争论或者怀疑的IMS现在已经成熟,能商用了,北美、欧洲的几个案例,其它厂家也提出来在其它地方的IMS的商用合同,已经证明今天的IMS已经可以使用普及了。至于IMS或者软交换,为什么朗讯实验室创建了软交换的概念以后,又做IMS?软交换可能适合于窄带的业务或者话音业务,IMS意味着宽带,宽带、窄带没有分界,能做宽带的绝对可以做窄带的,软交换能做的IMS都能实现,既然今天IMS已经成熟,可以商用化了,取决于这个选择要上IMS还是上软交换,这也是非常明显的。为朗讯做了软交换,后来做IMS?很多北美的跟我们签订IMS合同的运营商也是,过去几年也做软交换,现在都停下来,急着做IMS,做更多的IMS的VoIP融合业务。对于宽带、多媒体、融合业务的生活时尚业务,要从软交换上实现将来的融合业务,有非常大的困难,IMS确实给他了一种机遇,给了他一种架构,可以在IMS环境里很好的引进新的融合业务,新的有线、无线、视频等等多媒体融合的业务,也是IMS现在已经出现的免费电话网络上的东西,对一个传统运营商来说,怎么抵挡它?跟它拼价格战是拼不过去的,必须要有一些创新的新的业务,新的有价值的业务,融合的业务才能吸引到用户。简单的免费电话确实避免不了。运营商使用IMS架构,真的可以充分地利用各种应用业务,在不同的接入里面,不同的终端里面能够融合在一起,提出真正的增值业务,才可以在传统运营商里抵挡应用的挑战,IP网络,电话业务的挑战。
至于IMS还有没有演进?100年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准,10年后的事情其实也很难完全说的清楚。但是朗讯认为在未来几年之内,IMS的架构目前应该是整个网络的方向。至于五年、八年以后,IMS有没有新的元素注入进去再扩充,再补充,再完善?肯定要有,人的思考会越来越改进,IMS的架构,目前来看,是当前非常好的解决目前电信运营商提供融合业务,有线、无线融合方面非常好的解决方案,这也是目前很多我们讨论过的运营商、客户已经选定的方向。
刘韵洁:
以后的变化,我同意何先生讲的观点,没有一种技术是万寿无疆的,当然有一个生命周期。我认为只要能看准未来的方向,这个方向能够在这个阶段提供很好的解决方案,提供很好的效益,我认为就要去做。我们回顾一下电信从原来的分离网,从X.5、DDN一个个网络,如果等未来新的技术,就可能永远在这一步。X.5的时候就有Internet,中国的数据网当时不可能启动,等因特网,等NGN,后面还有,永远什么事情都不要做了。本来有它的价值,主要是生不逢时。如果当时电信不是那么一个不景气的背景,很快形成竞争力,照样是很有价值的一个阶段,从电路交换演进的阶段,关键是长时期的没有应用,长时期的没有大量的应用,错过了一个机会。从目前来看,如果你努把力,有可能跳过这个阶段,我认为就没有必要再去重复这个阶段,这样对电信运营公司将来扔也扔不得,用也不好用,处在两难的境地。
主持人:
下面问中兴和华为两家一个问题,两难的事情,从制造商的角度出发怎么考虑这个问题?两难的问题,谁都不肯放弃,这是毫无疑问的。
第二个问题,智能网使得业务开发非常方便,事实证明智能网并没有导致业务开发非常方便,后来软交换引入了开放结构以后,一天开发两个业务,这不是我杜撰出来的,是有人是这么汇报的,一天可以开发两个业务,事实证明,软交换的开发业务也没那么容易。现在IMS也说因为有什么东西,所以以后开发非常方便。现在看起来,目前真正导致业务开放方便的是互联网,导致很多业务产生了很多不同的业务,但是电信网的这种思路并没有导致更多业务的产生?确实有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大力拓展业务对运营商来讲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很多封闭的结构,你们两位是怎么看的?
王翔:
第一个问题,IMS和软交换,直接把它们拿来比,软交换的定义是什么?从以前来看,大家把软交换定义为基于248VoIP电话,但是目前看,软交换的定义,包括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中国,中国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创新。如果从原有的软交换架构来看,目前在网上做的已经不能按照原来的标准说这就是软交换了,因为从现在的架构来看,更像IMS。但是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看,软交换和IMS没有本质的差别,他们都是以软件来控制整个网络,从产品来讲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异。从中兴公司来看,软交换和IMS都是在一个平台上做,软件有一些差异,但是这些差异并不是两个完全分割开的设备。从目前看,软交换在原有网络的基础上做了很多工作,电信从2002年开始做,把现有的软交换已经做了变革,软交换和现有固网的设备,包括他们的管理、计费融到了一块,使软交换在原有传统的网络管理看的更像一个传统的设备。对于IMS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我们在建立一个新的管理体系的时候,是把原有的体系全部移到新的体系上来做,还是拿IMS兼容原有的体系?对运营商是一个选择。一种选择,我们可以把原有的设备的管理方式,包括整个运作的方式全部打破,当然这是比较大的革新,但是很多人不愿意这么做,他觉得原有的用户群体更大,原有的价值更大,希望在保留原有客户价值的基础上进行逐步地改良,这是一般的想法。我们目前在中国的市场,不一定在全球都适用,我们看了全球各个运营商的转型,没有一家是完全一样的,在制定转型思路的时候,会根据每一个国家的国情,用户的使用习惯,整个风俗文化以及其它的影响因素制定它的战略目标,使得每一个转型看起来都不一样。在中国这个场景下可能并不一样,在中国的市场上有固话用户3.5亿,我们把3.5亿进入叠加的网络提供增值业务,还是把3.5亿完全牵到全新的网络里,实现更好的平台?现在争论更多的并不是说采用IMS还是采用软交换来做目前的功能,因为现在虽然做了很多改造,第一期还是进行传统的电话服务。更应该关注的是站在客户的角度,关心他,制造出或者设计出客户关心什么,对客户的定义,我和用户之间关系的远近,面对面的沟通,我来关心你,为你制造一些差异化的业务,这是运营商最终要做的。IMS在资源的管理、QoS上,比软交换确实多做了一些工作,软交换也在不停地发展,软交换和IMS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吸收相互的东西,比如IMS会吸收软交换在传统仿真、模拟,包括新的增值业务的经验,会把这些东西融到IMS里。未来两年的IMS和今年上市的IMS肯定是不一样的,软交换也会把原有在数据网络的管理,用户的管理与认证这些功能补充到软交换系统里,可能明年的软交换比今年的软交换又进了一步,中兴认为软交换和IMS在未来的点会融合,会做到统一的设备,未来的点可能会把现有IMS的特点和现有软交换的特点都吸收进来,形成一个全新的东西。所以我认为不变是不可能的,世界一直沿着一个方向,就是更利于用户,更利于运营商,在降低成本的方向去前进。
第二个问题,因为我一直在做产品,从目前看,原来的智能网我认为还是比较专业的工作,毕竟还是相对封闭的系统,可能针对电信专业的人开放程度比原有的SIP的方式要更加方便一些,但是毕竟产业链没有打开,业务的竞争是产业链的完善,如果只靠几家主流的设备商开发业务,永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想要打开,标准上就要更加开放,使它更近于计算机,业务才能更快。开发同样一个业务的速度,在互联网上并没有加快,但是相反的有上千、上万甚至更多的人在开发这个业务,可以看到同样一个功能的软件非常多,也就是说产业链建起来了。后面一期要做的工作就是运营商怎样让业务的产业链能够进来,让更多的开发商能够进来,加入到这个队伍,真正从开发速度看,现在的互联网上单纯的一个业务并不比原来快,只是开发的多了,相对显得它的速度快。我的想法是今后要把产业链打开,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电信这个行业来,为电信这个行业贡献一份力量。
任建军:
从两个方面来看。软交换是一个设备,IMS可能是一个体系,或者软交换也是一个体系,软交换的体系对这个行业来说是失望的,因为不符合当初的预期,当初大家希望软交换体系能够提供多媒体,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业务,为什么到现在软交换还在做一些窄带的事情,做交换机的事情?其实大家对软交换的网络或者对软交换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变化,软交换现在更是一种窄带网络到IP网络的变化,从TDM到质的变化,多媒体的业务为什么没有起来,软交换也是支持SIP的,从IMS的技术来讲,对软交换的设备是更细的拆分,把软交换的很多功能进行了拆分。软交换的功能为什么没有起来?当年电信运营商推出了++E,POS电话机的情况下能产生多少业务?这是软交换在宽带业务上没有发展起来,或者窄带的业务并没有很大创新的地方,移动手机是两年换一代的,在中国时间更短。现在为什么大量采用软交换?包括电信、网通,包括国外的更多一些,一个是网络智能化,一个是长途网,VoIP,包括交换机的网络改造,为什么不采用软交换,而不采用传统的交换机?因为软交换是更廉价或者的更便宜的解决方案,现在大家对软交换的期望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希望解决多媒体各种各样的业务。软件发展到现在出现了IMS技术,华为过去两年软交换在全球销量相当大,两年的出货量是第一的,这是咨询公司统计的数据。去年10月份也对IMS整体的解决方案,2.0的版本发布出来了,但是我们现在考虑的问题是IMS也好,软交换也好,对运营商如何带来更多的价值。IMS建设的时候需要考虑在移动网络里面,HSDPA、HSUPA的网络技术,对固网络的宽带,更多的能解决宽带终端的问题,或者业务创新的问题。如果IMS的宽带是不可控的,或者终端跟现在的电脑接到一个ADSL线路上,或者一个以太网的线路上,承载网跟业务网络没有关系,IMS也不会取得很大的成功。IMS现在能取得的业务,包括IM、视频会议,MSN是不是也可以提供呢?我认为MSN目前的效果还是好的。运营商采用MSN的技术,跟IMS如何能取得博弈上的成功。把接入网络和承载网络与上层的业务网络能够关联起来,签约的业务能够享受好的服务,而不是基于跟IMS进一步开放的网络比拼,运营商在这方面是不擅长的。IMS的技术如果要成功,需要在QoS控制上做更深层次的工作才能往下走。
IMS从控制层来说,把设备分析的更简单,包括CSF。我们做设备的很清楚,CSF的代码量比软交换的代码量小的很多,软交换是非常复杂的设备。IMS提供了全SIP的网络,全SIP的出发是很灵活的,业务在上面产生了很多可以开发的业务接口,各种各样的厂家都在做不同的业务,包括新浪都可以做业务,多业务之间的协调如何去做?这样的设备到底是什么样的功能,或者将会如何复杂,目前还没有很深的预测,业务提供了灵活,但是如何协调业务,如何协调承载网的关系,包括智能终端如果不能发展,IMS的业务也是起不来的。
主持人:
第三代移动通信,爱立信看的很重的,很重要的是开放数据业务。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数据业务开放以后,即时消息做IMS还是做RSF?有这么多的入口,进来走还是在外面走?
卢勇:
我想澄清几个误区。一件事情,IMS是怎么来的,它是3GPP标准,最早是WCDMA的标准之一。当当时是为移动网络考虑基于IP的多媒体服务。第二,现在的状态怎么样,现在的状态已经是商用状态,不是做试验。我们到目前有18个IMS网络在运行,包括沃达峰,包括意大利电信,在北美还有其它例子,这已经是一个现实,并不是还有很多问题没解决。第三,IMS作为移动标准,为什么现在固网运营商对它的看重程度超过了移动运营商?运营商的角色,我想这不是技术问题,发生了什么变化?运营商提供两件事情,一个是网络通道,一个是在网络通道服务。原来在电路交换的时代,这是合二为一的,既提供一个通道,又提供所有同化的服务和增值业务。到了IP引入以后这是分离的,分离了以后产生了这样的问题,运营商本身有两个角色,网络通道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但是服务提供不一定就是运营商一家在提供的,如果没有IMS,IMS的目的是引入新的应用,新的业务,还是别的目的?IMS最大目的不是引入新业务,原因很简单,大多数新业务可以MSN解决,可以用SKIPE解决,可以用Google来解决,解决的方法是P2P,带来几个问题,一个是服务质量,第二点,运营商失去了控制以后,这笔钱就不一定能到运营商口袋里,被其他人拿走了,被Google拿走了,被SKIPE拿走了。第三,基础链的价值分配是不是公平的?不是很公平,原因很简单,建了一条很宽的路,P2P的解决方法,用各种各样办法占这条路,没有交通警察,没有红绿灯,占的越多也付这些钱,下载很多资源,比如下载电影或者实时通话,包月服务跟你的一样多,但是资源被你多,这是弱肉强食的做法,是不对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回顾一下今天固网运营商面临的挑战,我拥有的是一个傻通道,不知道在通道上走的是什么东西,不知道走的是实时话音还是视频流媒体,还是Email,还是普通的上网流量,只知道是一个IP包。最根本的原因,第一,运营商没有控制的工具。第二,终端和网络分离了,在固定网上终端变成了什么东西?要么是普通电话机,做不了什么新业务,要不是PC,跟网络是对应的,你不知道,在上面可以做P2P的事情。IMS的根本目的是在IP的承载平台上给运营商一个控制的工具,给你建立一个车道,红绿灯、交通规则、交通警察,保证今天的用户能够得到相应的服务质量保证、服务等级保证,保证运营商可以根据我提供给你不同的资源,不同的服务等级和服务质量,收取不同的费用,这是根本目的。第二个目的,IMS不光是网络,不要忘了终端,在所有的手机终端里反映跟网络对应的IMS体系。首先对今天的固网运营商特别重要,因为已经面临到的直接的来自互联网的Googlo、MSN、SKIPE的竞争,对移动运营商也很重要,三代已经引入了,有四个网络在全世界已经向最终用户商用服务了,在这四个网络之外还有20几个网络把网络开通了,上面也有宽带,也可以做SKIPE。第三个目的,IMS完成了一件事情,把所有的话音,宽带、窄带业务放在同一个有控制的IP平台上来,在这个基础上跟接入无关,你是固网接入也好,移动接入也好,有一个无缝的服务,运营商正好也面临着融合,解决融合的问题,当然在这个基础上再有新业务,组合业务。
总体来说,IMS最早是移动标准,IMS今天被移动和固网运营商普遍采用,全世界最大的运营商基本方向很明确,相当一批已经开始实施了。IMS给运营商一个工具,让它能够去控制、保障、识别、管理这个网络,提供服务等级,而且能够得到应有的一份收入,给用户一个公平的服务等级和服务质量。
刘韵洁:
我怕引起大家的误解,IMS是提供不同服务等级的机制,但是仅仅解决P2P的还是Capac的业务,必须承载层给每一个IP包解析,没有这个功能,IMS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但是检测这个东西以后,IMS可以对不同的P2P、SKIPE,要求有服务等级的就给你保证带宽,没有服务等级的就限制带宽。IMS提供了这样的机制,但是真正要做到这一点,还必须在网络承载层,对每一个IP包进行检测。包括国外,包括中国,都在争论这个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价值链怎么能够维持好,这个业务才能健康地发展。因为价值链维持不好,总有一天会断掉,整个业务都不可能正常地运营下去。现在网络电话为什么不能放开经营?P2P的业务,为什么电信管理局不能放开?我替他们讲一句话,如果要放开,电信运营公司现在的技术马上就可以监测P2P的业务,限定2兆的带宽,SKIPE限制128K的带宽,看看业务能不能做。第三方收了钱,提供通道,提供马路的人一分钱得不到,为什么还要不断地加大带宽呢?电信运营公司现在的技术已经可以做到协议了,可以检索到P2P。
侯自强:
但是不能做,做了就是违背民心。
刘韵洁:
作为运营商的角度来讲,他会无限地加大带宽吗?没有必要。有一天电信运营公司生存不了了,谁还提供马路?完全应该支持这种技术的发展,完全鼓励它的发展,关键是电信运营公司的技术做不到这点。我认为这是电信公司负有责任的,技术上没有跟上去。如果你对这个东西,比如他好了,提供SKIPE服务的运营商交一份合理的费用,我保证你的带宽,完全是合理的,但不能一分钱不给电信公司,都你一个人赚了。
侯自强:
用户付的接入费就是这个钱。
刘韵洁:
电信公司可以改用户接入费。我认为这个问题要从价值链的角度去考虑。电信运营公司应该提供网络服务,能够解决支持P2P,支持SKIPE这些新的技术,新的应用,但都是合理的。ATNT副总裁说从小他母亲教导他,不花钱的东西,白捡人家的便宜是不能做的事,他认为现在好多白捡便宜的,这个长久不了,但都是有责任的。我是从电信运营公司来讲,这个网络应该能够支持新的技术应用、发展,而不是去限制它。
主持人:
卢总提出的挑战性的问题。
卢勇:
第一,免费的午餐肯定要有人买单的。第二,应该支持各种各样的新技术发展,这也是IMS的本意,但在这个基础上要提供一个公平的分配机制,钱进来要有一个公平的价值链。
侯自强:
刘总是代表运营商的,卢总是为了迎合运营商好卖东西。我不代表谁,我是网通独立董事。这个问题是目前在美国争论非常激烈的问题,已经在国会立法那儿斗争着呢。运营商的典型观点,刚才两位都讲了,Google去赚钱,不行。美国运营商提出分等级服务的概念,互联网是尽力而为的,分两层,也不多分,也没有什么QoS,再搞一类服务比尽力而为好一点,多收钱。只要一旦定了这条,就可以对网络上非他所属的东西进行歧视,进行限制,因此遭到了几乎所有的技术性的公司的反对,要求美国国会通过网络中立法,作为运营商来讲,对网络提供的流量不能有什么歧视,这是目前最典型的思维的碰撞。首先我说一点,我的理解,没有免费的午餐,每个老百姓要想宽带上网,要交钱,每个月100、120,在北京网通收120,120是500K的带宽接入,只要不超过500K就得保证我,我没有免费吃谁的饭。按500K收的钱,1兆收140,500K收120,我不超过500K,到网上也得给我保证500K。现在是5:1、10:1在上边聚拢,那是你定的规则,P2P打乱了你的规则,是你应该去调整的事,而不是我的责任,所以这里没有吃免费午餐的概念。这是第一个问题。
我几个月前和运营、电信管理部门讲话,今天有很多变化,我感到很欣慰,现在很多都表示对P2P不能封,不能堵,应该加快网络的建设。2004年中国电信年报公布,每发展一副宽带入户所投资的成本是900-1000元,现在的ADSL客户端和局端设备加起来是400块钱,还有500-600是在网络上设的增容,这是相当不小的数字。上次开IPTV的会,魏总介绍了一下Chinanet2的建设,带宽成本低的我非常开心,如果现在网络如此之便宜,多少年前就说带宽零成本,我们不讲那么艺术性的话,至少是支持宽带用户,按我的多角度核算,不是今天电信运营商支持不了的,路由器里插快卡,并不是这么难。
我现在反过来说的另一个概念,刚才卢总阐述的是非常清楚的,就是IMS的作用,运营商要把你管住。我现在的问题是应该保证运营商的利益还是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我们要保护的是消费者利益,运营商想的和我们想的都是一样的,都是想保护消费者。今天消费者在互联网上有非常多的体验,各位回去看看你家里的孩子,你的小弟弟们都在干什么,18岁以下的,他在上网还是在打电话,还是在看电视,就知道了,互联网是未来一代人的生活环境,十年后就是他们当政,十年后坐在这儿的就是他们,你不迎合他们的体验,你们要把他拉回到旧世界的秩序中来,是逆历史之潮而倒行。IMS是移动设备商发起的,是从移动体验来的,而移动的拿手戏是建立一个带围墙的花园,所以移动为什么是暴利的?中国移动去年是500多亿的利润,太容易了,它是围墙花园,随着3G的出现、WMANS的出现,移动接入宽带网的成本非常之低,这个时候人们就会跳出带围墙的花园,直接进入互联网了,卢总感受到了这点,所以希望用IMS圈回来,对固网运营商来讲更是这样的,以前的电话终端,今天的终端是PC,明天是家庭娱乐中心、机顶盒,都不得了了。现在固网的人,在互联网上都玩野了,绝对不会被你牵回来。现在固网运营商想把IMS把他们圈回来,我觉得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我昨天提出NGN的另外一条路,回到P2P,回到P2P SIP,用P2P SIP打造开放的对应封闭平台的IMS。
卢勇:
第一点,IMS是开放的平台,上面照样可以有所有服务提供商和业务提供商接入进来,提供互联网的服务,不是封闭平台。
第二,请大家考虑一个情况,我们在北京建了三环、四环、五环,大家都有堵车的体验。明天我们做一个新的决定,反正大家每个月也都交了养护费了,我们在路上也不用划车道,交通规则取消,交警队不一定天天值班,能抢到多少路就抢到多少路,不知道这种情况下大家是不是会感觉到非常满意?某种程度上就是没有管理机制的IP的世界,提供这条路,对我来说包月500兆也好,多少兆也好,我也交了包月费,我邻居也交了包月费,问题在忙时的时候网络是共享的,邻居做一个电影大片的下载,我连上网都上不了,跟他每个月交的钱是一样的,大家觉得是不是很公平?
侯自强:
这就是运营商的责任,带宽没有做宽。运营商没有做宽,石印不了BT,他并不是做不了。把网络比成汽车这是错误的。
卢勇:
如果说运营商的利润,从全球来说,中国电信来说,不是上升的,是下降的。这些数据我没有一条条去看,并不是设备成本到零成本,传输成本到零成本了,提供多宽的带宽,成本都很低,利润越来越高。有一点事实想提醒大家,运营商从全球来说,尤其是固网的运营商,利润在不断地下降。
主持人:
两个流派里,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使用者之间确实有很大的理念上的差异。卢总讲的很清楚,建带围墙的花园,关键是围墙盖多大?围到哪里为止,才能比较好的满足消费者利益,又能满足运营商的利益,两方面都要满足。侯总讲到我付了150块钱,凭什么不让我上网。说实在的,目前网通或者中国电信签的协议里,确实也有漏洞,他跟我们签协议一般只签上限,不签下限,上限最多给一兆,下限多少不知道。我曾经有过一个感觉,下限只有1K,我确实有这个体会,后来有所改进。目前150块钱的接入费到底包含哪段,其实运营商应该讲清楚。目前用户的理解是150块钱包含全部,这样一来,150块钱付了,不是吃免费的午餐。因为我交了150块钱,只要里边有点带宽就该我用,因为我已经交了钱了。这件事情对下一代网有很多值得深思的事情。我再问卢总一个问题,假如3G起来了以后,假如是两种收费方式,当你做即时消息的时候打算做哪一条?3G数据网起来了,和互联网连起来了,这时发的即时消息既可以通过互联网也可以通过IMS?
卢勇:
这是用户的选择。没有任何问题,哪一个服务提供的更好,哪一个服务的综合性能价格比更高。运营商也要有公平机制,这是很简单的一点,运营商不可能人为的把哪条路压的很小,产生的结果是用户不用他的。现在最关键的一点,运营商要有一个手段,能够对网络有一个管理,管理的目的是什么?管理的目的是给每一个最终用户公平的资源分配,从质量上也好,从带宽上也好。另外一点,运营商要做的,或者整个产业链要做的东西,是一个合理的平衡点,最终用户,在业务提供商、运营商之间,每一个人都应该是有利可图的,谁都不应该是暴利的,不可能说最后大家都用免费的,总有人买单,到最后建网络的钱没有了,谁也上不了。每一个不同的个人有自己的偏向,有些人用惯了QQ了,用惯了MSN,可能会选MSN,这不是任何问题。有些人说运营商提供的服务更好,给手机嵌入的服务更好,无论哪种方式,这是每个用户的个人选择。但是无论是哪种选择,要保证每个产业链上的参与者得到合理的份额,无论是MSN还是运营商,还是设备商、个人用户,每个人得到自己的合理的利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文字版|手机版|DIY编程器网 ( 桂ICP备14005565号-1 )

GMT+8, 2025-1-10 05:57 , 耗时 0.090160 秒, 21 个查询请求 , Gzip 开启.

各位嘉宾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非属DIY编程器网立场。

桂公网安备 45031202000115号

DIY编程器群(超员):41210778 DIY编程器

DIY编程器群1(满员):3044634 DIY编程器1

diy编程器群2:551025008 diy编程器群2

QQ:28000622;Email:libyoufer@sina.com

本站由桂林市临桂区技兴电子商务经营部独家赞助。旨在技术交流,请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一旦发现将做封号删号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